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_第86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2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27) (第3/4页)

 11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

    12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译文:孔子说:“仅凭片面之词就可以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履行诺言从不拖到第二天。

    13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译文:孔子说:“审案,我跟别人一样。我想做的是:使案件消失!”

    14原文: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问政。孔子说:“勤勉为公,忠心报国。”

    15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16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敚小人相反。”

    17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所谓政治,就是正直。您以正直做表率,谁还敢不正直?”

    18原文: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译文:季康子苦于盗贼,问孔子怎麽办。孔子说:“如果您不贪婪,即使盗窃有赏,也没人去乾。”

    19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译文:季康子问政:“如果杀掉恶人,延揽好人,怎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麽要杀人呢?如果您善良,人民自然也就善良。领导的品德象风,群衆的品德象草,风在草上吹,草必随风倒。”

    20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译文:子张问:“怎样才能显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显达是什麽意思?”子张说:“国外有名,国内有名。”孔子说:“这是名,不是达。所谓显达,就是品质正直,崇尚道义,善于察言观色,甘心处于人下。这样就会国外显达,国内显达。表面仁义而内心相反、以仁义自居而不疑的人,也能骗取国内外的名声。”

    21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译文:樊迟陪孔子到鲁国的天坛游览。樊迟问:“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改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就能提高品德吗?进行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不就能改正错误吗?忍不住一时之气,忘了自己和亲人的安危,不就是糊涂吗?”

    22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麽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麽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衆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衆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23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译文:子贡问怎麽交友。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不听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24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译文:曾子说:“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仁义。”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试译:子路问如何办政务,孔子说:“自己做出榜样,激发大家勤奋工作。”子路请求继续讲,孔子说:“不要松劲。”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试译:仲弓去做季氏的管家,问起如何搞政务,孔子说:“先让负责人各司其职,小错误不要追究,再把贤才推举上来。”仲弓说:“怎么知道谁是贤才加以推举呢?”孔子说:“推举你了解的啊。你不了解的,别人会不了解吗?”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试译:子路说:“卫国的君王等着先生去管理政务,先生打算先干什么?”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先生绕弯了吧!怎么正啊?”孔子说:“冒失啊,仲由!君子对自己不明白的,会暂且放到一边,不下断语。名分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君子给各类政务政要政职定名一定要准,政名说出来,一定要可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会随随便便的。”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试译:樊迟请教怎么种五谷,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樊迟出门后,孔子说:“小人啊,樊须!在上的热衷礼仪,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恭敬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