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六国论 再见柳月娥 (第1/2页)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甚至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宋英宗十分仰慕。继位后,宋英宗本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但由于韩琦的一再阻挠,宋英宗只好任命苏轼在史馆试用。在宋神宗时,苏轼才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调任湖州。到了湖州后,苏轼作《湖州谢上表》来发牢sao的意味,以此来表示对新法的不满。结果惹怒了一些尚在当政的新进们。他们预谋致其于死地。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弹劾苏轼“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还专门举出了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为了罗织更大的罪名,这些人更是处心积虑地从苏轼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 尽管想要苏轼死的人很多,宋神宗也对苏轼非常恼火,但他还是不愿意下杀手,只同意逮捕苏轼,而且特意要求在进京途中,不得将苏轼关入监狱过夜。 同年七月,御史台派遣皇甫遵前去逮捕苏轼。到京城后,苏轼被正式逮捕下狱,交御史台审讯。与苏轼关系密切的亲友,如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甚至已经去世的欧阳修、文同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受到牵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辙看到哥哥的两首绝命诗,立即痛哭流涕地给宋神宗上书,要求以自己的官爵为其兄赎罪。宋神宗赵顼此时也犹豫不决,宋太祖赵匡胤曾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而朝廷中也有多人爱惜苏轼才华,为苏轼求情。 宋神宗赵顼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元丰四年(1081),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进攻西夏,围灵州城十八日不能下,深入夏地各军因粮草不济,冻馁死伤,先后溃退,无功而返。 元丰五年(1082),神宗又听给事中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谋攻占西夏横山地区,进逼西夏都城兴庆府,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城陷,徐禧等战死。宋军两次战败,损失军兵、民夫及助战的羌兵数十万人。 宋神宗赵顼闻永乐城陷,“早朝,对辅臣恸哭”。至此,宋神宗赵顼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白银7万两、绢15万匹的计划彻底破产。 话说陈季常和苏轼同时四川眉山人,两人可是真的老乡呀。无论是陈季常还是苏东坡他们还是比较向往像寇准和范仲淹那样在沙场战一场。 而陈季常在王安石指挥的熙河之役,王安石虽然胜利了,收回五州也给宋神宗赵顼鼓舞士气,不过运气不好的陈季常却是在熙和之役中负伤了。 陈季常心中的感慨就是战争不是文人能够轻易上前线的。熙河之役负伤的陈季常被一位采药的女子救回家中,在养伤期间两人的感情发展很快,不过对陈季常来说一个经常流连花街柳巷的人是不会轻易动情的。 陈季常为什么要参加熙河之役呢?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不过也想到边关碰碰运气呀!范仲淹是怎么被再次受到宋仁宗赵祯的重用的那就是宋夏之战,当然陈季常也希望有范仲淹那样好的运气。 不过陈季常不是李白,李白还有一个剑客身份,陈季常没有。 陈季常从熙河之役负伤后就来到黄州龙丘做起了龙丘居士。而陈季常的另一个人生也就开始了。有一天,对喜欢热闹的陈季常和柳月娥来说,那是他们的初次见面。 内心深处向往在前线打战一场的陈季常见到柳月娥后,他心中激起千层浪花。若说黄州桥边的偶遇,只是缘分的话,那么在苏轼在汴京举办的诗文演唱会那就是上天注定了。 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苏轼多数好朋友秦观秦少游、弟弟苏辙、黄庭坚、还有meimei苏小妹、陈季常来到汴京著名的青楼樊楼。算是苏轼为了庆祝为母服丧归朝吧。 而苏轼广发诗友贴,因此到场的文人豪客很多。一直欣赏苏轼的才会的宋神宗也来到这个诗友会,不过那是微服出巡。 若说前半部的上次比赛只是一般人的比试的话,那么等到作为苏轼的好朋友兼老乡的陈季常出场就给众人带来惊喜了。只见陈季常挥了挥手中的扇子大声说:“谢谢各位东坡兄的朋友们。在下陈季常作为东坡兄的老乡,大家都知道我们宋词是可以演唱的。柳永的《雨霖铃》,在场的姑娘们你们会唱吗?” 所有围观的樊楼女子都笑着大喊说:“嘻嘻嘻!会!要不咱们比比?” 陈季常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