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_第40章 乱世靖康 赵构的忧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 乱世靖康 赵构的忧虑 (第2/2页)

府。三月,完颜宗弼由陕西返回燕京。宗弼见吴氏兄弟善战,便不再与其力战,专以智取。

    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向鄂州挺进。在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岳飞情绪昂扬地对幕僚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岳飞跃马环城一周,亲自侦察敌情。他举起马鞭,遥指东北角的敌楼说:“可贺我也!”

    五月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入城后,杀敌七千余人。

    郢州收复后,分两路进军。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县);飞领军直趋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原为游寇)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

    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歼灭了五千伪齐军。十六岁的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集结于邓州附近,号称有三十万大军,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军北上。

    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金、齐联军激战;王万和董先两部出奇突击,一举粉碎了敌军的顽抗。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番官”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仗数以万计。

    十七日,岳家军猛烈攻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统制崔邦弼等军也攻下信阳军。

    襄汉之战是南宋头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的战役,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这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

    岳飞因收复六郡之功升清远军节度使,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并任机宜文字,并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了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公元1135年(天会十三年)正月,金太宗驾崩,金熙宗即位,立即着手对金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宗弼是辅助熙宗进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益阳、公安、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自上游袭取杨么、夏诚等寨。

    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

    六月初二,义军龙阳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杨么之乱被官军平定,就连都督张浚也不得不赞许道:“岳侯殆神算也!”。

    因岳飞巧智神算,从此名扬洞庭。岳家军的声望是与日俱增,张浚等人心中也微微有些妒忌了。宋高宗赵构心中更是有一些不安了。

    无论是苗刘兵变,还是接着的杨幺起义都让宋高宗赵构心中越加的怀疑朝中的武将了。岳家军岳飞的福祸,韩世忠和梁红玉、秦桧可能明白,可是岳飞真的会听吗?

    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对岳家军和岳飞的提示是什么?

    赵构心中的忧虑也是司马昭之心了。怕岳飞迎回二帝,怕岳家军起义!其实秦桧也是挺怕岳飞迎回二帝的,蔡京的悲剧秦桧可不想尝试哟!若是真正回到南边的宋钦宗可能也会将蔡京的故事在赵构和秦桧身上演绎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