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调教_第124章 稻花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稻花香 (第1/2页)

    第4章第三卷龙争虎斗

    第126节第124章稻花香

    到哪里去呢,花莎莎说,黑元帅,咱们要看,就看最大、最好的。

    黑铁胆说,好,就是稻花香了。

    花蕊蕊笑着说,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个名字不错。

    黑铁胆说,我给他们联系,我这里有稻花香集团副总关三峡的电话。

    花莎莎笑着说,老关啊,我这里也有。我给他联系。

    关三峡一听说安徽双轮池的副总花莎莎,K省白沙集团的总裁黑铁胆要一块儿到他们稻花香集团参观,既非常高兴,又有些迷惑。是啊,这两家集团的老总怎么会联手行动呢?另外,去年,黑铁胆就说要来这里参观,可最终却没有来。没想到,这一次黑铁胆不仅要来,而且还和花莎莎一块儿,真不知黑铁胆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关三峡在宜昌汽车总站接到了黑铁胆他们,这家伙不仅上前和黑铁胆烈地拥抱,还轻轻地抱了抱花莎莎和花蕊蕊。

    黑铁胆看得出,关三峡,果然是一位豪爽的峡江汉子。

    关三峡带着他们先到位于龙泉镇上的稻花香集团总部转了转,看了看。

    黑铁胆看罢,长叹一声说,关总啊,这里可是一方风水宝地啊!

    花莎莎也赞叹说,厉害啊,这里分明已经变成一座酒城了!

    关三峡自豪地说,那当然了。这个地方是我们稻花香老总蔡宏柱先生亲自圈定的地方。

    黑铁胆看得出,关三峡对蔡宏柱那是发自内心地敬佩。

    花莎莎说,蔡总自己就是一部传奇,关总啊,给我们讲讲他吧。

    关三峡说,好好,要讲稻花香,当然先得讲一讲我们蔡总了。

    关三峡说,我们蔡总说过,“事物都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是企业生命态。这么多年来,从来就只听说‘茅五剑’,我希望有一天,大家会听到和说到‘茅五剑稻’,茅台是中国的酒镇,我们也要把龙泉建成另一个酒镇!”

    黑铁胆说,蔡宏柱先生有资格讲这样豪迈的话,他是有底气的。

    关三峡点着头说,是啊,我们稻花香是一个新品牌,作为酒厂,我们也是一家新厂。我们这家酒厂创立于1982年,不像你们白沙与高炉,都是建国前后成立的。还有,我们的起步也很低,1982年我们厂成立时是生产酱油的。那个时候,我们稻花香集团是以3个人、3口缸、3000元起家的,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村办企业。

    花莎莎说感叹道,1982年才建厂,3个人、3口缸、3000元,村办企业,短短的18年过去了,你们稻花香就成长为白酒行业的航空母舰,关总啊,你们太厉害了!

    关三峡说,是我们的蔡总厉害!

    接下来,关三峡就简要地讲了讲蔡宏柱先生的创业之路。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镇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吃不饱饭,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嚼过野菜、花椒树叶。

    黑铁胆说,蔡先生和我们白沙集团的杜总是一年出生的,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过过苦子。

    白莎莎说,我们高炉的老总刘俊卿也是这个年龄,他们的经历都差不多。

    关三峡说,是啊,他们都是“老三届”,都是知青啊!

    接下来,关三峡又自豪地讲了起来。

    高中毕业后,蔡宏柱先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员,之后打过铁,拉过板车,赶过驴车,干过林场炊事员、供货员、技术员,还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使他认准一个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儿,绝非长久活路。于是,当同伴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新生活时,他毅然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

    18岁那年,生产队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