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拾肆针锋相对 (第1/4页)
——初入城梁山遭埋伏,再探险双杰与争锋—— · 上回说到:景年在负伤的燕青身边发现了些奇怪的墨迹纸屑,二人不解此物来源,暂且放诸脑后,依旧商议如何对付张清。很快,两人想到了去与军师吴用商讨办法,而吴用则与景年一齐想出以粮草诱敌的法子,并计划于湖水化冻时周密布置。不久后,梁山撤军。张清不顾“青衫书生”劝诫,执意领兵出城夺取粮草,却被埋伏在粮草车中的景年挟持,随后被阮氏三雄等好汉擒获,东昌府就此归降梁山义军。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本回分解。 · · · 说梁山好汉佯装撤退诱敌出城,将“没羽箭”张清设计俘虏。景年与燕青同众位哥哥商议片刻,决定暂不处置张清,一切待入城后再做决断。 是夜,张清下令打开东昌府城门,梁山义军自北面锁钥门入城。 这东昌府近看,当真气派。有文赞曰: 楼橹二十有五,绿云在西北,望月在东北,最为擅名。环城更庐四十有七,夫成为郭,郭外各为水门。吊桥横跨水上,池深二十尺,广加十尺,阔倍之三。护城堤延亘二十里以御水涨,金城倚之。 难怪原先兄弟们只在湖对岸看,只觉得小小一方,不是甚么大地方。如今要进城了,景、燕两个打头阵的边走边寻思,都道是那护城湖宽广之故,才将这座住了约摸万八户的城池衬得好不袖珍。 入了北门,便是一条阔马道直通向南,大街上横生条条胡同巷子,向着东西蜿蜒而去。放眼望去,路尽头是个好大的市集,坐落四条大街交汇之处,只是集上空无一人。怕是因打仗之故,加上天冷,二更不到,人早散得只剩铺面,但论规模倒是真不小——若是赶上好年景进城,恐怕这集上热闹得赛个“小汴京”呢。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前行走,张清被押在队伍当中,向前禀报:“前头一里半,就是东昌府衙了。” 景年本也留心关照这远亲大哥,听他报信,便在前头勒马,继而调头近到卢俊义马前,端坐拱手:“俊义大哥,既然快到了府衙,我便依照计划入内谈判,还请哥哥与诸位兄弟在此稍候片刻!” 卢俊义朝燕青挥挥手,教他也跟着景年一起,燕青便也驱马到一旁,后面押解张清的阮氏三雄也推搡着那垂头丧气的走到前头去。 然而还未将张清带出队伍,方才还好好坐在马背上的景年忽然毫无预兆地被扬蹄掀倒,砰地一声重重跌在石板路上。众人吓了一跳,刚要发笑,便看那马儿哀鸣长嘶一声,再度腾蹄起来,好似痛苦不堪。大伙不解,定睛一看,顿时哗然变色——那马儿壮硕的胸脯上,竟插着一支箭! 队伍中传来阵阵惊叫,还未等大伙有所反应,马儿已轰然倒地,砸向刚坐起来的景年。 那哥儿刚在地上砸得不轻,脑袋还晕着,见黑影砸过来,打了个滚勉强躲开,旋即起身爬过去,见马儿当胸插着一箭,登时双目圆睁,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怎么回事?!”燕青的坐骑也受了惊,有些不太安分,“年哥,你没事吧!” 那碧目隼盯着马儿胸脯,瞳孔一缩一张,好似那箭教他想到甚么不大好的事情,但被燕青一喊,猛然回了神,顾不上查看自己伤势,他抬头便朝众人大吼: “兄弟们当心!有埋伏!” 为时已晚,梁山义军队伍中已然响起两声惨叫。众人大惊,瞪着眼睛四下张望,但旋即又有几个兄弟和马儿陆续中箭,毫无防备的嚎叫声穿破黑夜,回荡在北门附近的街道上。 “不好!”卢俊义见状,当机立断,“撤,快撤!城里有诈!” 正说着,又一箭袭来,险些射中燕青坐骑,惊得那马儿越发闹腾,在原地刨蹄打转。 “小乙!”卢俊义在前面喊,调转朝向的义军队伍已在飞奔逃向还未关闭的城门,“快走!赶紧出城!” 燕青持缰稳住马儿,应道:“主人先走,小乙就来!”喊罢,向身后的景年伸手,“——年哥!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走!” 一支箭矢击中马蹄一侧地面,刺耳的砰砰声吓得马儿一个激灵,不等燕青拉住兄弟手掌,拱了一拱便自顾自地往前猛冲。燕青拉了个空,一时急了,看那厮还在不住地往一个方向盯着看,便大叫道:“年哥!你做甚么!快走!快上马!” 那年轻人回过头,不知怎的,双目竟隐隐有些泛白。 “年哥!——景年!” 白光消弭,他回身踏步疾跑而来,堪堪赶上横冲直撞的马儿,接着一把握住燕青递过来的手掌,两厢发力,一拉一拽,这才勉强翻身上了马。 “这城里怎么会有埋伏!”燕青一夹马腹,催马向城门飞奔,眉头紧锁,“难道是诈降?!” 景年没有回答,仍在固执地看着后面空无一人的街道。 天上月光皎洁。 突然间,那双眼中月色一沉,粼光一现,面前的景物在鹰眼视觉之下再度变为灰色一片。房屋、树木、市集化为乌有,掩藏之物悉数暴露,只一瞬间,他的目光便飞向路西一侧,锁定在不远处房檐背后两个鬼鬼祟祟的黑影上。 ——两个黑衣人。 他眯着眼睛,在颠簸马背上努力细看。 ——两个戴着兜帽的黑衣人。 不,不对,不是两个……是四个…… ——对侧房檐上也出现了黑影。 还不对……还不对!黑衣人的数量还在增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