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陆拾肆针锋相对 (第2/4页)
六个……十二个…… 二十二个……三十个…… 大街之上,两侧房舍檐后面,躲藏着一群群一片片鬼魅般的黑影。 “年哥?”见兄弟不答,燕青回头瞥了一眼景年,“你看见甚么了?后面可有追兵?” 景年闭了闭眼,收回目光:“敌暗我明,大事不妙。” “真有尾巴!”燕青即将策马赶至城门口,“咱们怎么办,好容易打下来的,便这样撤走么!” 身后忽然一阵动作,景年似是半蹲在了马背上,打断他道:“小乙哥,你带人看好张清,我留下看看。” 燕青大惊失色:“慢着!探子的事教探子去做,你别胡来!” “小乙哥!”景年叫住他,悄悄握住胸口那枚传承自娘亲之手的刺客信物,忧心忡忡,“瞧这形势,今夜出了城门,城里到底藏着甚么玄机便无人再能探知。哥哥放心,东昌一日不下,梁山一日不回,景年此去,必活着与你再见!” 燕青只得咬牙:“保重,好兄弟!” 景年匆匆一点头,在进入城门门洞的瞬间自马背上腾身而起,一把扒住门洞边沿,接着攀爬而上,借着夜色,翻身躲进黑漆漆的城墙之内。 箭矢追着燕青的马蹄声消失在城门附近。方才宽敞的大街上倒着十多匹马儿与四五个遇难的兄弟,横七竖八,一片血腥狼藉。 燕小乙已追随大部队顺利出城,听着城门轰然关闭的响声,蹲伏在城楼之上的景年深吸一口气,缓缓戴上兜帽,将脸庞藏进深黑的阴影里。 他解开左臂护腕,亮出牢牢绑缚在左腕下的袖剑,沉默着起身,逆着月光立于城楼阙处,望着屋檐上成群结队的黑衣人,无声地弹出一点寒光。 ——也许发动突袭的,并不是普通的伏兵。 鹰眼视觉不会出错,那些黑衣人戴着的,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兜帽。 这些残忍的袭击者究竟是什么人?是张清留在城内的残部……还是他的同袍,刺客? 敌多我寡,无法逐一击破; 敌暗我明,当先引蛇出洞。 景年踏上墙头,足尖一点,自城楼一跃而下,如同夜鹰。 他落在冰冷的石板路上,慢慢起身,抽出许久未曾出鞘的长冰破月,以两道剑光傍身,一步一步地踏过梁山义军的尸体,踩过地上的血泊,在长长的安静的街上留下一行红色的脚印。 他听见四下里传来弓弦声。 但,尚未有箭矢射穿他的身体。 年轻刺客停下脚步,站在死去的马头前面,缓缓举起剑,自身旁抬指前方,继而唰的一声,挥向一侧屋檐,拉起一道白光。 “三十敌一,有甚么好怕?”他开口,嗓音有些干涩,“光明正大,出来杀我!” 寂静。 街道一片沉寂,月光在他剑上冷冷。 随后,不知何处,出现了一阵窸窸窣窣声。 很快,细碎的动静越来越多,终于在他剑尖所指之处,黑衣人现身了。 兜帽与兜帽相对,三十名黑影,在房檐上注视着一只白色的鹰。 没有任何招呼,那三十个黑衣人不约而同地亮出手中袖剑,继而陆续跳下房顶,朝年轻人刺击而来。 景年不曾想到这些黑影要一齐进攻,只道这帮亡命徒确是要对他狠下杀手,便强忍怵意,一言不发,起剑勉强格挡住两个意欲空中跳杀的,继而借抵挡之力猛推一把,将二人撞开。又向三四个刚刚落地的主动迎击过去,长剑挡三,袖剑格一,借回旋之力将离自己最近的一击封喉,又借此人尸身挡住又两个半空跳刺,掷向那几个重新爬起来的,总算捱过第一轮攻势。 不待他喘息,余下的黑衣人已纷纷落地,同时袭上前来。 才应付住打头的三四个,景年的后背便被划了个口子,凉风一激,教人不得不倒吸冷气。年轻人便再回首应对见了血的,然而左支右绌,挡住这里,那里便被人钻了空子,不出半晌,身上便有了几条伤口,衣裳也开始浸了血。 年轻人忍痛应战,心中惴惴。 这帮人个个身使袖剑,头戴兜帽,看来当真是刺客。但既是刺客,为何见了同样打扮的他却毫无停手之意?是认不出,还是另有所图? 伯父曾于兄弟会重归东京之初立下规矩:同门兄弟,绝不相残,如有违者,请共击之。这些刺客明知故犯,对他一人下如此杀手,难道是要公然违抗导师之命不成! 不遑多想,腿上已挨了一剑。所幸此伤无关紧要,但这右腿上的刺痛却教年轻刺客心中无端端想起伯父柳直沧桑的面容来,便不知哪里涌出一口恶气,心一横,胆一硬,长剑横扫千军杀出前方一条空隙,继而收回袖剑,拉起长冰破月,将剑上月光舞如旋风,剑刃所至,血花飞溅,终于将余下二十余人逼退三步,这才停下扫荡,曳剑而立,喘着粗气,带着满身血迹环视众人。 “死了六个,”他的手掌有些发酸,剑柄控制不住地发抖,但血腥味却教他一腔底气莫名足壮,“再来,再来!” 黑衣人们无声地围着他,既不出声,也不动手。 “没人来么?好,既然无言,便是平手!”他道,“你们是甚么人?教你们老大出来见我!” “哈哈哈哈……好热闹的动静,何人在此放肆!” 一声大笑打破僵持,黑衣人们扭头向后,继而在景年身前让出了条小路,亮出来人。 一名兜帽女子从众人间大步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