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jian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_第一百四十三章 去!给他两耳光!和珅斩知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去!给他两耳光!和珅斩知县 (第5/6页)

伴,你给他们在前朝寻个闲置的地方先住着。”

    “是,陛下。”老太监应下声。

    却不料下方的磨镜师傅们欲言又止:“陛下,这磨镜子一个人可不快,能否将小人们的学徒也带过来?”

    “是啊陛下,还有磨镜子的水晶、木镫、小磨……”

    李乾大手一挥,表示这都不是问题:“都去取来就是。”

    “原料水晶的钱也照付给你们!”

    “小人们哪敢收陛下的钱?”

    师傅们吓了一跳,齐齐摆手:“能给陛下干活,那是咱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李乾的态度倒是很坚持:“这天底下哪有让人白干活的?给你们就拿着!”

    磨镜师傅们见皇帝陛下态度强硬,自然也不敢再和他顶,只不过抬起头来谢恩的时候眼中却是多了几分尊敬。

    这年头儿衙门里随便一个捕快出去吃饭都敢不给钱,随意吃拿卡要。

    但没想到入宫来给皇帝陛下干活,竟然还能落着工钱!

    虽说他们中有人可能看不上那十几两银子了,可有没有工钱这是两码事儿,最起码代表着一种尊重。

    “去给他们安排个好点的住处。”

    李乾打发了这些人出去,又问向老太监:“大伴,宫里御用监现在可还有合用的匠人?”

    要造这望远镜,单有镜片也不行,还得要镜筒。

    李乾现在也不奢望能做出那种能伸缩的望远镜,他只要长筒的就行了。

    而这种东西就不适合交给工部的工匠做了,因为那里人多眼杂,而且李乾没什么掌控力。

    但宫里自己的衙门就不一样了。

    老太监迟疑了片刻,还是回道:“回陛下,还是有几个可用的木匠、玉匠的。”

    “有没有会鼓捣铜、铁的?”李乾皱着眉头。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李乾还是希望能搞得稍微好一点。

    木头的是不是有点太糊弄了?最起码也得是个铜的吧?

    老太监急忙回道:“那得去银作局找了,那里的宦官们会打造金器、银器,想来弄个铜器也不成问题。”

    “好。”

    李乾笑着道:“叫几个手艺好的、可靠的人过来,朕有用处。”

    “是,陛下。”

    老太监动作很快来到了银作局,这里的宦官们一听陛下有用,当即都对那几个名额抢破了头。

    要不是老太监威望够,能压住人,说不定都要争得打起来。

    “老祖宗,小的能干!”

    “老祖宗,让小的去吧,小的一定不在陛下那给老祖宗丢脸……”

    银作局衙门里,宦官们争先恐后,有人还暗中给老太监袖子里塞银子。

    老太监却没收他们的银子,冷眼打量了这些人片刻,出声点了几个人:“刘大有、孙福、张广……”

    被点到的人纷纷大喜,快步跑到了老太监身后。

    没被点到的人面上则带着失望之色,眼巴巴地望着魏忠贤:“老祖宗,以后还有没有这档子事儿?”

    “是啊老祖宗,陛下不会只要这一次人吧……”

    老太监都带人走到门口了,闻言却是回过头来,

    “以后还有没有这事儿咱倒是不知道。”

    “但要是有的人手脚还是那么不干净,和外边不清不楚的……”

    他冷冷地瞧了这些人一眼,语气不是很和善:“不光是轮不着什么好事儿,就连饭碗子也是有可能丢了的!”

    那几个叫的最凶的宦官一下子如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一声不吭起来。

    其他大多宦官也目光闪烁,不敢和老太监对视。

    众人向他身旁望去,果然被选中的人都是平日里比较老实的几个,心中这才有了几分明悟。

    老太监冷哼一声后,这才向外匆匆而去……

    紫微殿,和宦官们说话比和外面那些磨镜师傅说话还痛快的多。

    李乾无论提什么要求,宦官们都满口答应下来!

    “陛下,就这么一个筒子?太简单了!”

    “陛下,体这现不出奴婢们的手艺来啊!要不在上面錾个花?”

    “这是陛下的御用之物,肯定还得雕几条龙吧?这活就让奴婢来好了……”

    宦官们的态度让李乾很满意:“近些日子你们往那些磨镜师傅那跑的勤一点,镜片磨多大,筒子打多粗,你们都商量着来,朕也会经常去看你们!”

    “这事儿办好了,朕有赏!”

    “谢陛下!”几个宦官大喜,跪地再拜。

    李乾笑眯眯地望着几个宦官离去的背影,心中对自己的望远镜更加期待起来。

    当然,他也知道只凭这几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他们能做出来,也不会试验如何达到望远效果,不会组装。

    无论如何,他都得经常往那里跑的。

    ……

    荥阳郡,管城县。

    管城作为荥阳郡的郡治所在,也是整个郡里最繁华的县城。

    只不过因为灾情的原因,如今的管城却是不复昨日繁华,反而一片萧条,大街上到处都有衣衫不整、流浪讨饭的灾民。

    郡守衙门里,荥阳郡守颜杲卿、管城知县王永平正与当地一干士绅欢送和珅和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