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去!给他两耳光!和珅斩知县 (第6/6页)
人。 “和大人为荥阳百姓带来了一线生机!下官替荥阳的灾民,谢过和大人的恩德!” 颜杲卿目中含着泪,向和珅躬身行了一礼。 众多乡绅、官员也心悦诚服地向和珅躬身行礼,脸上满是真诚,再也不见往日里逢迎钦差的那种虚伪笑容。 “哈哈,都起来,都起来……” 和珅还有片刻的手足无措,但很快反应过来,笑着托起了颜杲卿的胳膊:“本官只不过做了些微末,正是有颜郡守这样的父母官,在加上父老乡亲们的配合,才有如今之局面……” “再说了,大堤的事儿八字也还没一撇……” 众多官员,乡绅却是不听他解释,尤其是颜杲卿,抓着和大人的胳膊就是不放,虎目含泪地望着他:“和大人这借粮修堤之策,当真不知救了我荥阳多少百姓的性命!” “下官这几日心忧灾民,夙夜难寐,但当日一听到高山县传来的和大人此策,当晚就睡了个好觉。” 和珅的胖脸都快笑僵了,正考虑着该怎么回这颜杲卿。 别说是他和珅了,就算是个普通的钦差到了地方上,当地郡县长官也都得在境内迎接的。 可他和珅到高山县的那天,这郡守颜杲卿竟然连面都没露。 当然,和珅也能理解他,毕竟北边还有个武陟县,那里也是荥阳郡的治下。 去了南岸,就得得罪严嵩,去了北岸,就得得罪他和珅,怎么做都是错。 还不如哪边都不去,这样还显得重视工作,更有气节一些。 而颜杲卿就是这么做的,他派人向两位钦差送了信儿,管城的灾情眼中,实在走不开,改日再向两位钦差赔罪。 和珅对他的选择还是很肯定的,还像拉拢拉拢这个机灵的郡守。 “颜郡守。” 和珅笑眯眯地道:“本官来荥阳,就是为了赈灾修堤,此事乃职责在内,又何容退却?倒是颜郡守才是朝廷的实干之才啊!” 颜杲卿却摇了摇头,抹了把眼泪,感慨着道:“从前下官也这样自诩,但如今见识到了和大人这样的能臣,下官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从前多有传闻,说和大人是什么京城巨贪,尸位素餐!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流言,都是无稽之谈!” 颜杲卿面上还有几分愤懑:“也不知和大人这样的能臣得罪了什么人,竟被他们诋毁成那样!” “若不是今日亲眼见了和大人,下官也要被流言骗过去了!” 和珅笑脸一僵,下面的众多乡绅、官员也是大汗。 当着人家和大人的面,这种话是能说的吗? 王永平满头大汗,急忙陪着笑替上司解释道:“和大人,我们颜郡守的性子就是有点直率,您别放在心上……” 颜杲卿却不满地推开他:“希年?你这是什么话?什么叫别放在心上?” “本官这是有感而发,和大人乃是清官能臣,又如何说不得了!本官不仅要现在说,以后还要与同年们、同乡们说!” 和珅望着颜杲卿这样,也是哈哈一笑。 他倒是看出来了,这人大概是真的直,那天不去高山县、武陟县迎接也应该是这家伙的本来想法,而不是什么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颜郡守说的对!” 和珅一脸感慨地道:“本官就是深为流言所害啊!” 见和珅都这么表现,一种官员、乡绅都看出来他没生气,这才纷纷开始笑着圆场。 “人心不古啊,连和大人这样的能臣都被流言所害!” “是啊,也不知是什么用心险恶之人,竟然散播出这种空xue来风的流言中伤和大人……” 乡绅官员们的话倒也不全是吹捧,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自从和珅到了管城,别人送的财物、珍宝一概不收,都是让他们去出钱出粮,修大堤。 无论是拉帮结伙地去,还是单人私下去送钱,都吃了闭门羹。 而且这次朝廷剥下来的赈灾粮也没少几分,和大人更是叮嘱下面不能缺斤少两,一定要多开设粥厂,不能饿死一个灾民! 无论这位和大人之前的名声如何,最起码这次管城县上下的乡绅、官员们对他的尊敬倒是真心的。 和珅笑眯眯地一边和乡绅们谈笑,一边再次提出告辞。 若是那场陛辞之前,和珅说不定还不怎么在乎名声,钱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可现在有了皇帝陛下的许诺,他也开始注重这方面了。 毕竟若是名声太坏,引得那些御史们群起攻讦,就算是皇帝陛下要保他,也得考虑考虑的。 “和大人高风亮节,咱们也不多留了!只能助和大人一路顺风!” “和大人一定要经常回来巡视啊!咱们管城县大堤可离不开您……” 众多乡绅、官员一路送到城外,这才恋恋不舍地望着和大人的马车和护卫的兵丁远去。 “老爷,咱们这就去中牟了?” 刘全倚在车前,闷闷地望着车里的老爷。 对自家老爷近来的行为,刘大管家不是很能理解。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还是要表现盲目支持的。 和珅正在车厢里,望着窗外蒙面细雨失神,听了刘全的话这才回过神来。 “直接去中牟。” 和大人眯着眼睛,盘算着砍了中牟知县之后,对荥阳、对京城的影响……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