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时机不对 (第2/2页)
除此之外,还有刀矛弓箭若干。 只是,此战明军虽然兵器,粮草,枪炮之类的军械虽然也缴获不少,但朱靖并不在意。 朱靖真正在意的,唯有明军此战缴获的那31458匹上好的战马…… 嗯,有零有整的! 有这三万匹战马在,朱靖也就初步有了组建一支大规模骑兵,用于掩护大明主力在华北平原上同清军的骑兵集团争锋了。 而明军若想北伐收复整个中原,有一支可以同清军骑兵争锋的骑兵,便是最重要的前置条件。 否则的话,在华北平原的千里沃野上,明军的步兵一但对上清军的骑兵集团,可就实在是太吃亏了。 看着此战明军所缴获的战马的数字,朱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笑容。 …… 原本朱靖琢磨着,自己此战打到收复淮河以南,便可以暂且停止进兵了。 但是,在凤阳之战重创清军主力之后,朱靖却是忽然意识到,就凭现在的战场态势,自己或许可以一口气打到黄河边上去…… 但是,想归想,究竟要不要这样做,却还有待商榷。 因为,朱靖若是想要一口气打到黄河边上,虽然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并不难。 甚至可以说条件已经彻底成熟了! 但从其余角度上来说,却是恰恰相反。 现在绝不是明军动兵北伐,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的最佳时机。 一是因为大明此次所为北伐准备的粮草辎重以及补给军械什么的,是按照收复淮南的标准来算的。 朱靖要是贸然再动兵往北打,大军是有断粮,或是炮弹火药消耗殆尽的风险的。
到时候,明军可就被动了。 二则是因为现在明军的骑兵力量尚且薄弱,若是此时发动北伐,一但明军主力渡过淮河,来到淮河以北的平原上。 那明军在对上清军的骑兵之后,会非常的被动。 三则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黄河决口的问题了。 黄河自柳园口决口之后,大水几乎漫灌了小半个河南,产生了数百万灾民。 一但明军发动北伐作战,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这数百万灾民,就得靠大明来养活了。 可现在的大明财政,养活这几十万军队就已经够勉强了,是没有养活数百万张要吃饭的嘴的能力的。 别说现在大明还是一个处于半农业半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了。 哪怕是放到后世,能养得起数百万这一级数的灾民的,也只有上三常。 而一但大明收复河南,就有义务要对河南的灾民负责。 治下有数百万人饿肚子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真的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朱靖还有办法克服的话,那这个问题,朱靖就是真的束手无策了。 是故,朱靖除非脑子抽了。 否则的话,在河南那边没有恢复生产。 或者说,在数百万灾民没有死到光凭河南当即的生产力就能养活自己之前,朱靖肯定是不会继续往河南打的。 要是河南灾民只有几万几十万,说不定朱靖咬咬牙砸锅卖铁也会继续向北,收复河南,然后赈济灾民。 但面对数百万这一级数的灾民,他是真的有心无力。 当然了,有心无力归有心无力,朱靖也不至于坐视河南数百万灾民活活饿死,而什么都不做。 他准备要禀明朝廷,和朝中商议一个切实可行的赈灾计划出来。 大明毕竟是汉家王师,中华正统,虽然无力赈济那数百万灾民,也不可能说是真的坐视数百万灾民活活饿死。 哪怕是意思意思,也得意思意思装点门面不是? …… 清军于凤阳惨败的消息,被快马加鞭的送入了京师。 很快,乾隆的养心殿内的摆饰便再次遭了殃。 一阵噼里啪啦的打砸声中,乾隆的胸膛如同鼓风机般,剧烈的起伏着。 “丰升额,颟顸无能,丧师辱国,十余万大军顷刻间折损过半,气……气死朕了,气死朕了!” 乾隆现在是真的气急了。 “十余万大军!” “那可是十余万大军啊,他们都是废物吗?!” “即便是十万头猪,明军杀起来也不该那么快的!” 乾隆双手捂脸,发出一阵阵似哭似笑的动静,让人闻之便感觉头皮发麻。 他手背上的皮肤干枯发皱,一枚枚老人斑异常的显眼。 而要知道的是,就在两三年前,乾隆的双手还是光滑白净,好似年轻人一般的。 这才多长时间啊,他却已经变成了这番模样,可见乾隆最近真的是心力交瘁到了极点。 一连串的败绩,真的是打击的乾隆都要彻底失去信心了。 良久之后,乾隆终于强迫自己平静了下来,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军机大臣,开口询问道。 “大家都说说吧,我大清主力于凤阳被重创,接下来明贼如果顺势北伐,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