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第1/2页)
众人闻言,皆是默然。 不少人心中都忍不住对乾隆生起了埋怨之意。 因为他们都知道,丰升额在凤阳之所以会败的那么惨,和乾隆那封不合时宜的撤兵圣旨是分不开关系的。 若非乾隆那封不合时宜的圣旨,清军即使会败,也不该败的如此之惨。 只是,乾隆是皇帝,而皇帝嘛,出了名的不粘锅。 谁也不敢把黑锅往他身上撇! 众人也只能是沉默以对。 乾隆见众人都不说话,愈发忿怒。 刚刚压下去的火气蹭蹭蹭的往上涨。 “怎么?都哑巴了吗?” “说话啊,当前局势,明贼若是发兵北伐,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乾隆面前的众人见此一幕,脸色俱是不太好看。 最终,还是李侍尧这个乾隆的亲信心腹站出来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认为明贼这时候继续发动北伐的概率不大,朝廷这边不用太过忧虑。” 乾隆闻言,忍不住面露疑惑之色,开口询问道。 “爱卿何出此言?” 李侍尧闻言,开口说道。 “因为黄河!” “在黄河决口之后,小半个河南都被波及,数百万百姓变成了衣食无着的灾民。” “明军若是继续北伐,那他们就必须得对这数百万灾民负责。” “而其若不北伐,则这数百万灾民如何安置,便是我大清的问题。” “是故,奴才并不觉得明贼会在这时候发动北伐。” 李侍尧语罢,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补充道。 “还有就是,即便明贼当真是不顾及这一点,悍然发动北伐,我大清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 “因为,明贼若是北伐攻取河南,那数百万灾民就会变成明贼最大的包袱。” “若明贼不去赈济那数百万灾民,灾民就会变成流寇,到时候,明贼光是镇压流寇就得费不少力气,何来精力继续北伐?” “而如果明贼选择了对灾民进行赈济,那河南的数百万灾民也将拖垮明贼的财政,到时候,就是我大清发起反击的最佳时机。” “正如同我大清当年入关之前,明贼所面临的局势一般,外有强敌而内有流寇,灭亡之时不远矣。” 乾隆闻言,脸上的表情一阵阴晴不定。 但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如此说来的话,朕倒是希望明贼能够做事冲动一些,尽快发动北伐了……” 原本乾隆还觉得,黄河决口对大清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如今局势变换,再一看,决口后的黄河,反而是变成了大清阻击明贼北伐的最有力的一道防线。 真真就是应了那句古话,祸福相依,祸福相依啊! 在李侍尧进言之后,乾隆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脸上的怒容rou眼可见的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轻松的笑意。 很显然,他现在也是想通了,大清所面临的局势虽然危险,但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危险。 短时间,大清还是亡不了的。 稍稍沉吟一阵,乾隆开口询问道。 “对了,福康安现在到哪里了?” 由于中原战事告急,是故,乾隆下令召福康安自朝鲜回京,准备要让他来主持中原战事。 而朝鲜方面的诸多事务,则是被交由了和这个朝鲜巡抚来负责。 算算时间,现在福康安应该已经快要抵达京师了。 是故,他才有此一问。 庆桂闻言,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福康安大将军已经过山海关了,正在率部向着京师赶来。” “预计最多五六日,福康安大将军所部就能抵达京师。” 乾隆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派人去催促一下福康安,让他尽快返京。” “然后带兵南下接应凤阳之战后北撤的我军溃兵,并对那些溃兵进行重新训练和整编。” “尽快让那些溃兵恢复战斗力。” “并准备布防直隶……” 乾隆现在也算是想开了,知道若是明军发动北伐,则河南山东都没办法守。 是故,他准备要集中兵力,守卫直隶与京师。 至于说河南和山东等地,乾隆则是准备要让地方官府和士绅合半团练,以保境安民。 忽然,一旁的梁国治开口询问道。 “启奏皇上,山东的衍圣公上书朝廷,请求担任山东的团练大臣,协助朝廷抗贼,不知此事朝中该如何回应,还请皇上拿主意。” 孔昭焕想要做团练大臣,首先肯定是要上书给清廷的。 只是,乾隆这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然后,这才有了梁国治的开口试探。 乾隆闻言,脸上的表情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是已经盘算开了。 想做团练大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