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扬尘,明月依旧_二十六章 桃红柳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六章 桃红柳绿 (第2/3页)

长衫,手执画卷,坐在灌花亭藤椅上。此刻,周围一片水木清华,恰到好处地衬托着玉树临风的韶华青年——虽一身王族气度,目光却如湖水般清亮温润;表情似是漫不经心,却掩不住荡在嘴角的那丝笑意。

    抬眼处,一个绿萝裙衫、长发及腰的女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路分花拂柳而来——日光花影中,她身姿窈窕,面若朝霞,如初放的梨花般清丽脱俗,纯净无瑕。

    允禧不由站起身来,目迎着伊人一路由远至近,曾经影印着万千世界的瞳仁中,此刻只装着她一个,便情不自禁喊了声“黛玉”。

    黛玉咋听允禧叫自己闺名,语气似是称呼情侣一般,不由心中一荡,忽又想到自己对他虽有些许情意,到底交往不深,且中间还横着一个银珠,今天又受程爱莲之托,便觉自己与他仍隔着千山万水,忙收住心神,面对允禧,敛衽为礼:“林黛玉拜见王爷,扰您清净,不胜唐突。”

    允禧见黛玉温婉大方,礼数周到,忽觉自己有些失态,便稳了稳心神,端起一盏新茶递给黛玉,算是还礼,又抬手请她入座,笑道:“我叫你黛玉,你却叫我王爷,这却是什么礼数?”不待她回答,又用关切的眼神瞧着黛玉:“近日可好?”

    黛玉款款入座,目光微垂,轻声回复:“一切还好,多劳王爷挂心。”

    允禧见黛玉有些拘谨,有意缓和气氛,遂站起身向前踱了两步,又回过身来,饶有兴趣地看着她:“听说你在府里办了义学,还在你们十几个州县的田庄也办了?这可是一件不小的善举,昨日上朝,有大臣私下议论此事,连皇上都知道了。”

    黛玉一脸惊讶:“啊?这小事竟然惊动天听。我不想外面知道的,才刚开始呢,效果怎样还不知道。”

    允禧笑道:“子琦托若霭先生帮忙,若蔼又四处物色老师,可不大家都知道了。听说你还拟了个济贫的章程,还动用你林府不小一笔银款,果真如此?”

    黛玉点头,“嗯”了一声,又道:“是在筹集扶贫帮困资金。不止我自己出钱,凡有此意愿者,都可把银子投进来,也不拘多少,专门用来帮扶那些孤老病弱、失地无业者。”

    见允禧听得专注,黛玉继续道:“去年秋上土地歉收,又赶上冬季大寒,林家十几处田庄饿死冻死者竟有三十余口,这还没算上那些看不起病而夭亡的。”说到这,黛玉眼中蒙上一层泪光,声音带着哽咽,顿了一顿,缓下声音:“所以,我就想了这个救助法子,虽不能救全天下贫苦人的急,最起码,能够帮助自己眼皮底下的贫苦人。”

    黛玉此番说辞触动了允禧心思,细想这些年,因皇阿玛康熙多年西北用兵,耗费大量军费,加之贪官污吏弄虚作假,民间也不断出现暴动和sao乱,导致多处用银,国库空虚,到他老人家撒手归西时,仅存白银八百万两。新皇帝哥哥雍正即位后,下决心收拾乱摊子,缓和社会矛盾,用雷霆手段推行新政,同时整治贪腐,肃清吏治,严谨绅衿欺凌佃户,减轻贫民额外负担。新政不可谓不是一剂猛药,却不可避免伤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变着法子将损失转移到底层贫苦佃户身上,弄得百姓叫苦连天,多地发生群体性暴动,使得雍正的新政之路步履维艰。昨日下朝后,雍正留下张廷玉、马齐两位大臣及怡亲王允祥、北静郡王允禧两位皇弟,一起议计破解眼下僵局之法。张廷玉是康熙留下来最得力的能臣之一,面对眼前局势,也是一筹莫展,倒是马齐的那句“可用一些变通的法子抚恤安抚百姓”引起共鸣,雍正叫大家顺着马齐的思路再议议,又拍着允禧的肩膀嘱咐:“之前叫你广结天下文人名士,此番不妨多多问计于他们。”

    方才听到黛玉提出的法子,允禧顿感马齐的那句话有了解题方案:如若朝廷如此这般在全国推出扶贫帮困资金,许会弥补新政推行过程中的用力过猛、缺乏柔性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和官民矛盾,破解眼下之困局。

    想到此,允禧心绪激荡,便站起身,热切地看着黛玉:“你这个济贫帮困的法子若是做成了,我便推荐给朝廷仿效推行,以此造福全天下贫苦人。”

    又道:“其实,这种做法前人也不是没尝试过,只是我朝没有推行罢了。明末的《沈氏农书》曾总结过这方面经验,称‘炎天日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以早粥,…饱其饮食,然后责其工程,彼既无词谢我,我亦有颜之。’”

    黛玉点点头:“只是做起来要有章法,准确扶贫。”

    允禧奇道:“准确扶贫?这个提法高妙。愿闻其详。”

    黛玉道:“我也说不完全,主要是资金扶贫要做到既精又准,可以提前拟个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可颁布激励优惠政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在资金管理和投放上,可分类施策。我这边,正在草拟实行办法,只是目前招募的资金有限,做起来尚有局限,还需一些时日。”

    允禧道:“这好办,我出两万银子。”

    黛玉笑道:“那要感谢王爷!只是两万太多啦,您不拘拿出多少就行,只是有了您带头,我这扶贫资金就不愁没人投入,就能救助更多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