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两军对阵(2)缠斗虎牢关 (第6/6页)
换成别人,估计凌敬早就身首异处了。还好,窦建德比较厚道,只是命人把凌敬搀扶了出去,并未处置。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凌敬,又有一个人,前来规劝窦建德。这个人不是外人,是窦建德的亲近之人,她就是窦建德的妻子曹氏。曹氏虽是一介女流,却极有远见。她也认为,凌敬的计策,是出奇制胜之计,一旦错过,必会将霸业拱手相送。作为妻子,曹氏必然要规劝自己的丈夫: 祭酒计甚善,王盍用之?夫自滏口道乘唐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因招突厥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难纾矣。今顿兵虎牢下,徒自苦,恐无功。 与凌敬一样,曹氏建议窦建德,趁着唐朝后方空虚之际,迅速进军,占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同时,还可以怂恿突厥出兵,入侵关中腹地。到时候,两线受敌之下,唐军主力必然回师,洛阳之围自动便能解除。 妻子和谋士都这样劝说,窦建德应该有所醒悟吧?没有,这个时候,窦建德心意已决,谁也不能改变。尤其看到夫人也来劝自己,窦建德一下子就很不高兴。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窦建德非常不以为然,口气中略带不屑,驳斥夫人曹氏,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是行军作战吗: 此非女子所知!吾来救郑,郑今倒悬,亡在朝夕,吾乃舍之而去,是畏敌而弃信也,不可。 其实,窦建德坚持己见,不肯听从谋士凌敬、妻子曹氏的建议,除了迫于军中诸将的压力,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他的粮草补给严重不足。经过与李世民一个多月的消耗战,以及被李世民派兵袭击粮道,夏军粮草日益紧张。如果大军开拔,远袭河东,一路之上,粮草补给怎么解决!十几万军队,吃什么,喝什么,不等攻取河东,恐怕行军途中,夏军便会饿死一半。 直到此刻,窦建德越来越不理智了。他与众多夏军将领一样,急于和李世民决战,突破虎牢关,尽快结束洛阳战事,借此休整,补充兵力、粮草。岂不知,窦建德急于决战的想法,正是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 之前,李世民定下缠斗之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窦建德主力拖在虎牢关,逐渐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等到夏军人困马乏,士气低落,便是全线反击的最佳时机。现在看来,这个时机,显然已经成熟了。与窦建德一样,李世民觉得,既然决战时机已到,就没有必要和窦建德继续纠缠下去,应该速战速决,一战灭掉窦建德主力。 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窦建德,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虎牢关一战,唐、夏双方比拼的,无非就是耐心;谁只要最先失去耐心,最先沉不住气,谁就会输掉整个战争。结果,窦建德最先没有沉住气。 此时的窦建德,早已方寸大乱,完全失去了理智与判断,只想马上和李世民进行决战,结束战争。因此,窦建德贸然决定,率领夏国大军,主动出击,向李世民发起进攻。摆明了,窦建德打算背水一战,要和李世民决一胜负。此战的最终结局,大不了鱼死网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只不过是窦建德的一厢情愿,他想要鱼死网破,李世民却不想。恰恰相反,李世民正在张网以待,捕捉窦建德这条大鱼。可以说,李世民等的就是此刻。他清楚,窦建德迫切求战,肯定会率大军倾巢而出。一旦窦建德自己动起来,李世民便有百分之百的必胜把握,一举将其歼灭。 最后的决战,马上就要到来。在李世民看来,虎牢关之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唐军能否最终拿下洛阳,以及未来天下大势的走向。攻取洛阳,破郑灭夏,从此之后,李唐王朝入主中原,成为北方、中原的主宰者。大唐一统天下,也必将势不可挡,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大唐铁骑纵横天下的步伐。 所以,对于虎牢关决战,李世民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这位从十六岁就开始从事军事活动,多年以来所向披靡的大唐战神,他坚信,强弩之末的窦建德,失败是注定的事情。这一战,大唐一定是终极的赢家。 终于,李世民一直期盼的决战契机,出现了。随后,李世民开始慢慢“收网”,他要对窦建德动手了。 当时,窦建德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和李世民决战。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无意间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根据唐军密探侦察回来的消息,窦建德听说唐军的草料快要用完,欲在黄河以北放马,便准备厉兵秣马,奇袭虎牢关: 建德伺唐军刍尽,牧马于河北,将袭武牢。 所谓的唐军草料即将用尽,要在黄河以北放马,也许就是李世民放出的风声,故意误导窦建德。没想到,窦建德竟然信以为真,准备出动大军,袭击虎牢。不难看出,此刻的窦建德,已经完全丧失了冷静的判断。 送到嘴边的肥rou,哪有不吃的道理!既然窦建德意欲奇袭虎牢关,不妨就“成全”他。李世民利用窦建德速战速决的心理,给他设了一个圈套,将计就计,制造假象,以此迷惑窦建德,让窦建德自己跳进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武德四年五月初一,也就是五月的第一天。李世民亲率麾下玄甲军精兵,北渡黄河,向南进逼广武,假意打探敌情。趁着间隙,李世民顺势留下了1000多匹马,在黄河边上放牧,引诱窦建德,当天晚上,返回虎牢关。 要知道,在冷兵器战争时代,战马是必不可少的军事物资,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粮草。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出动的兵力,至少十万大军;而每个士兵,则要配备两到三匹战马。 为了引诱窦建德上钩,李世民一下就留下了1000多匹战马,看来是下了很大的赌注。如此巨大的诱饵,你要说窦建德完全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只要窦建德率领大军,倾巢而出,前来抢夺战马,李世民便能与其进行决战。并且,李世民有绝对必胜的把握,将十几万夏军斩于马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一切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只等窦建德上钩。那么,面对李世民抛出1000余匹战马的诱饵,窦建德到底会不会上钩,走进李世民精心编制的陷阱与圈套呢? 终极的较量,即将就要掀开战幕,李世民和窦建德两个人,摩拳擦掌,严阵以待。一向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在最后的虎牢关决战中,又是如何以少胜多,缔造战争奇迹,击溃十余万夏国大军,生擒河北霸主窦建德,甚至最终兵不血刃,迫降王世充,灭亡郑、夏两国,拿下洛阳城? 同样,在擒获窦建德、迫降王世充、破郑灭夏、攻取洛阳之后,李世民又是怎样指挥唐军,席卷河南、河北,尽收郑、夏全境,实现李唐王朝统一中原的战略宏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之主?这场影响隋末唐初乱世格局,历时十个月的“洛阳之战”,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圆满收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