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四面狼烟援奉天 (第1/2页)
忽然出现在城外的竟然不是唐军,冯凭知道,不论来的是谁,今晚的行动算是失败了。此刻,他们想跑都来不及了。 冯凭再次面临抉择。是作为唐军的内应潜伏下来?还是干脆就假戏真做再次归齐? 他看了眼身边的副都头马彪,此人是他的心腹。侥幸没被猛火油柜烧死,遭唐军生俘。冯凭反正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从战俘营里挑了出来。 他们之间的默契已经不需要言语。马彪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没有退路了。这么多门卒都让咱们杀了。早晚难逃干系。” 冯凭一咬牙,吩咐手下道:“快!关城门!”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意识到已经不能再摇摆不定了。 城门再次关好,冯凭又让人把门卒的尸体统统搬到城头,将其像沙袋一样堆在了垛口。 “马彪,带几个嗓门大的,去城里喊‘叛军偷袭了’,声音越大越好!” 马彪立即明白了题中之义,带人匆匆走了。冯凭带着剩下的人登上了城楼。城外已有大批人马兵临城下。 城门外,一顶大纛之下立着一员小将,即使骑在马上,也比别的骑手高出一头。此人冯凭认得,正是昔日同袍,勇冠三军的“黄蛮子”黄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遇到了这厮,今晚这关怕是难过。 一个小校来到城下叫门。冯凭也不搭言,抬手就是一箭。小校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一箭穿吼,倒栽马下。 冯凭朝着城下大声喊道:“黄蛮子!兴平已经归唐了!识相的,就赶紧滚回长安,不要枉送了性命!” 黄浩也认出了冯凭,心想这厮一定是在武功被俘降唐,又领人袭取了兴平,真是厚颜无耻之辈! 但黄浩不会斗嘴,只会用行动来回应。他把手一挥,上千支箭射向城头。垛口上的门卒尸体瞬间就被射成了刺猬。冯凭等人则躲在掩体后面,毫发无伤。 这时“叛军夜袭”的喊声已经响彻全城。兴平守军已经全部动员起来,赶赴城头守备。 兴平守将名叫许建,四十左右岁。是最早追随黄巢的一批盐贩之一。他见到冯凭等人正在守城,说了些勉励的话,就亲自站到城头瞭望。他发现城外拼命放箭的竟然是齐军,十分惊诧。 “真没想到,黄蛮子那厮竟然也降唐了!”冯凭在一旁忿忿的说。 守将许建朝城外呸了一口,道:“卖主求荣之辈!好没廉耻!” 冯凭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借故说要将“阵亡”的门卒搬下城去,就带着手下撤出了一线的战斗。这些尸体身上有箭伤又有刀伤,混乱中还无人察觉,时间久了怕露破绽。 冯凭不知道自己导演的这一幕“乌龙戏”能演多久。但他知道一千唐军一定就在兴平附近。黄蛮子虽然突然出现,但并不像刚刚厮杀过,想是未与唐军撞上。他必须马上与唐军取得联系。 他与马彪汇合,二人商量好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然后一起来到了还没有发生战斗的兴平南门。 守门的小校上前问话,冯凭让马彪答话,只说是出城去求援。 “可有求援的手令?” “情况紧急,许将军未给我什么手令。” “没有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小校十分坚决。 冯凭把手按在了刀上,如果守军不放行,就只能来硬的了。 马彪却已“呛啷”一声拔刀出鞘:“这刀就是将军给我的凭证!军情十万火急!敢阻拦者,死!” 没想到那小校竟然是个吃软怕硬之辈,被刀一逼,就认怂了。连忙将城门打了开。 马彪带着二十骑奔驰出城,冯凭却和其余人留在了城中。 兴平城南三里处的荒滩上,裴仁等人正在争论。 他们按照计划,一夜狂奔,在二更天将了的时候到了兴平西门外。刚刚找到一个隐蔽处埋伏起来,就发现夜幕中忽然出现了数千齐军。 出现了计划之外的突发情况,按照张寻事先的部署,他们应该立即放弃行动,撤回武功。没想到裴仁下了命令,却遭到手下两个指挥使的齐声反对。 左营指挥王渑认为,可以放弃行动,但应该接应冯凭等人。事发突然,冯凭也许已经带人出了城,如果他们马上撤走,冯凭会有危险。 前营指挥高欢却认为,不论冯凭出不出城,他们都应该静观其变。本来城中就有数千守军,也不多这几千人。即便三更入了城,也不能不睡觉吧?可以等到四更五更的时候继续行动。 裴仁这时更想念耶律苏察了,耶律就从来不会对他的命令产生质疑。 …… 耶律苏察此时已经到了奉天城西南五里处的小夹城。这是一座昔时屯兵的堡子,早已荒废。因为与奉天城还隔着一条漠谷河,所以齐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