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天魔解体俄罗斯 (第1/2页)
奇幻小说中经常看到天魔解体这种技能,在危机时刻爆发力量,求得转机或逃脱。 从策略上讲,这和金蝉脱壳,壁虎断尾有些相似,虽然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自己,但是保有了主要力量,丢卒保帅,留得青山在。 而如果要给苏联解体一个最恰当的宏观概括,那就是这个词汇了。 使用了这个技能,化整为零,轻装上阵,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要注意,这个策略的使用虽然有迫于形势的部分,但本质上却是一种主动选择。 当苏联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他削弱了身负的核战压力。可以说,解体之后的俄罗斯肯定没有原来的苏联强大,为什么压力反而变小呢?因为核战的制衡条件,就是双方实力相当。两个一样高的人对峙时间长了,就有点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而双方一旦有了明显的实力落差,较强一方受到的威胁减小,因此心理紧张程度也会降低,进而会降低考虑核弹这种终极选择的可能,相应的,弱者一方受到的压力就也会减轻。可以说,核平衡理论虽然制造了平衡态势,却会使双方都陷入困境,而要跳出僵局,必须有一方先退一步,正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这个率先退步的一方,将承担致命的风险,刀都架在脖子上,你先放手,可能就被抓住时机干掉。所以苏联退的这一步之前,做了万全的准备。首先就是中苏的分兵,各自拥有完备的核战体系,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才是苏联解体,将小的国家分离出去,保存血脉。万一核战真的发生,这些小的国家由于已经脱离了苏联,甚至选择对方的政治制度,就不会被纳入打击范围,因此最坏情况俄罗斯民族也不会消亡。而中国,虽然没有分解,但是率先和对方交往,互相承认,被先行打击的可能就很小了。 因此,承担最大核战压力的是解体后的俄罗斯。 但是中国刚和苏联断交,牵手美国,不可能立即就获得信任,尤其是在生死交关的核问题上,而解体后的其他小国,对西方来说,也需要消化甄别的时间。 这就带来一个对对方来说是不确定的判断期,这就化解了刚刚剥离出来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这里面是有严谨的科学判断的。 在当时的核战策略研究中,为了对最高层提供决策支持,动用的都是最精锐,最优秀的人才。 为了化解核平衡的困境,就是说需要有一方先退,而先退的一方又风险巨大,怎么来避免这个风险,提出了系统的策略。 一方面,要退,使得对方放松心理压力,跳出相持困境;另一方面,又要防备对方趁机发难,让其不敢动手。 可以说,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矛盾的,前者要求降低对对方的威胁,后者则要求增加对对方的威胁。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研究人员没有放弃,他们集中当时最顶端的智慧,终于找出了解决方案。 应当说,共产主义阵营是有理论基础的,他们具有辩证法的思维,这给了他们融合矛盾的勇气。 当时最先进的数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模糊数学的分支。它讲述了一些无法明确归类的事务的数学处理。比如黑和白两种状态,我们很容易用数学表示,设置0和1就可以完成对应,那么如果是灰色呢,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当然你会说用小数来对应,但是我们人的思维模式中,一般是没有小数参与的,对它的处理就是一种模糊状态,知道它在黑于白之间,但具体什么位置并不清楚,简单的称之为灰。而这种简单的灰的描述,就是一种模糊状态,它参与到人的逻辑思维中去了,把这种模糊的性质也带入到了后续推演中。模糊数学就是为了以接近人的思维模式,研究这种生活中普遍的情况,给出数学性的,逻辑严整的结论。 如果用模糊数学的观点来看,那么带有矛盾双方性质的这种既黑又白的存在,就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既黑又白我们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灰,那么既降低威胁又增加威胁是什么情况,同样可以融合吗?这看起来未必是一种类型。 同一时期,物理学前沿的发展,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