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信息心理战_3.天魔解体俄罗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天魔解体俄罗斯 (第2/2页)

经走到量子领域。

    它有一个基础的表现,就是量子多态,多种可能状态叠加的状态。

    注意了,是可能状态的叠加,这些可能性在未得到观测证实时,都是存在的,只有在观测时才确定下来。这就是那个薛定谔和猫的故事,既死又活的,其实举的例子并不恰当。

    应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微观量子领域里的现象,这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模糊数学。

    但是它借助量子科学的掩护,以通俗形象的语言,得到了比模糊数学理论更广泛的传播。

    因为当时,左右局势的核力量,是来源于尖端物理科学的研究,所以各方对物理前沿的动态是极其关注的,尤其在量子领域,就算你资料捂的紧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间谍窃走了。但是这也意味着,在这些领域存在着和对方通信的快捷通道,以科学家的身份,误导一下间谍也未必不可能。

    总之,这些尖端领域的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在非此既彼之外传递了共存的可能。

    那么重新考虑一下,怎么让对方感觉到威胁既增加又减少了呢?

    这就是模糊,两种可能共存,让对方判断不清。

    中国古代兵法有著名的一招,叫做增兵减灶,让对方看起来是减少了,但实际上是增加了。

    这种策略,是要让对方通过有限的信息产生误判。它并不是模糊,它的兵力增加是明确的,而对方产生的判断虽然错误,但也是明确的。

    而模糊要求的则是不明确,因此它采取的策略注定和增兵减灶是不同的。

    它不是立足于欺骗,因为是欺骗就有被看破的可能,这种可能即使不大,也是承担不起的。

    它的两种可能都是真实的,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不是一真一假。

    它同样要让对方通过有限的信息判断,但是在对方得出结论之前,将必然面临两个分支而犹豫不决,因为向哪个分支走的理由都不够充分,任选其一都有可能是错误判断,因此将冒巨大风险。所以对方将更倾向于暂时不做出选择。

    通过中苏分兵,苏联解体,一方面,两者总的核力量是增加了,另一方面,中美开始交往,与美国对阵的就只剩下俄罗斯了,看起来力量又比原来小。

    如果美方就此向俄方发动核战,中方如何反应?难道刚刚分手,一点不顾旧情?又或者两者联合演戏,用俄罗斯吸引美国战力,而中国在其战酣之时来个黄雀在后呢?

    因此,对美方来说,虽然中方弃俄牵美,但没有深交,它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他考虑成己方战力,那么对方毫无疑问是削弱了,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对方反而是增强了,毕竟兵不厌诈,不得不防。

    因此,由于中国状态的模糊,它就像一个滑动砝码一样,使得相应的推断也变的模糊。

    而这种模糊,是中国本身也不可能打破的,如果他要彻底交好美国,与俄罗斯敌对,美国也是不敢完全相信的。

    所以苏联阵营的退步过程中,借助模糊制衡,仍然足以保证俄罗斯的核安全。

    当然,它也必须保证,在此过程中,对方得到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不足以做出具有明显倾向的判断。

    因此,俄罗斯的策略是相对保守的,延续了冷战的封闭。

    而中国,则相对开放,就像拳击手伸出的刺拳一样,虽然接触了对方,但说不清是在打招呼还是在试探。

    当然,美国同样不可能对中国进行核战,一方面由于两者的交往降低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潜藏其后的俄罗斯虎视眈眈,谁知道是不是准备趁机打出一记重拳呢。

    就这样,共产主义阵营在发展的制衡理论的指导下,主动变身,化解了冷战的僵局。

    而时至今日,美方的判断可能依然是模糊的,甚至因为当时信息的严密封锁,中俄现代本身的判断也是模糊的。

    因为模糊,就是当时的一种真实,它不是虚假的,因此也不会被看破。

    而现代的信息心理战,也就建立在这种双方模糊的状态之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