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节 心魔 (上) (第1/2页)
所谓的“心魔”,其实并不是凡人想象的那般神秘玄幻而不可理解。“心魔”或者也被称为“恶念”,其实质,不过是“本我”意识所作出的最真实,也是最直接的体现罢了。 众所周知,人有“三我”即现实的我,自然的我和超然的我,也就是“自我”“本我”“超我”。 凡人通常认为,“自我”是在“本我”和“超我”的挤压下,形成的缓冲两者矛盾的特殊意识。“本我”追寻本能意识,即快乐至上和利己主义。而“超我”追求的是道德意识,遵守着社会规则,具有极强的利他性。 这样的说法本身并不错,但却没有描述到本质,仅仅是对灵魂意识的一种浅析,只是表层人格的简单描述,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核心。毕竟凡人,是没有可能深入到识海的中下层区域去作切身感受的,即使以深度催眠的方式,也仅仅只能够濒临识海的中层罢了。 所以凡人,是没法正确的判断,真实的“本我”,到底有多恐怖。而那种由极端利他性意识形成的超我,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文明进化的天然桎梏,非得到了宇宙文明层次时,才能清晰的认识到。 但作为以自我认知为起点的修真者和rou身成道者则不同,由于他们是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认知宇宙。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灵魂深处的极端意识。随着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掌控的程度,不断提高,修行之人的主体意识,必会触及识海的深层区域。 在那里,他们就不得得面对自己的“心魔”了,也就是许多人称呼的“恶念”,反正如何称呼都是同样的一回事,都是一个事物,只是名称差异罢了! 而无论是“本我”也好,还是“超我”也罢,其实都是人的一体两面,都是相对于主体意识而言的概念,同样也是意识集合体。但和主体意识最大的不同在于,善恶二念并不像主体意识那样,能够符合所有微意识的利益。 简单而言,超我、本我,都是身体中细微意识的集合体,具有两种既然不同的价值特征。一个是“善”,一个是“恶”,也可以将其视作为“是”与“非”,“正”与“邪”。而这种价值判断,则完全出自于主体意识的价值判断。 前文早已详叙过,作为基础生命的细胞和基因,由于身形的缘故,所以只有最简单的思维意识,只有“是”与“否”的概念,不会有其他的复杂思维。 但由于其聚合形成了复杂的高等智慧生物,所以在相互妥协、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基础生物的细微意识,集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人的主体意识,也就是筹顾全局的整体意识。 而这个主体意识,就是无正无邪的中性意识。正因为它统筹的是整个身体,本身处于绝对中性,所以才能评判另外两个极端微意识集合体,从而将两者分为了善恶两面。其中赞同主体的“是”,便是善。而反对主体的“否”,便是为恶! 尽管这些微意识在自我休眠的基础上,聚合生成了中性的主体意识。但并不代表这些微意识,就此消失了。在微观的层面上,也就是在细胞层面、基因层面上,这些极端的微意识,依然还存在着。 而且作为宏观身体的基础组成部分,基础生命的数量极其庞大,从绝对个体的概念上讲的话,其数量之多,完全可以说是无以计数。毕竟,一具rou体究竟有多少细胞,又有多少独立的基因? 如此极端的微意识,再加上这样庞大的群体数量,自然就会形成两个性质截然相反的意识集合体。 这两个极端意识的集合体,便是“超我”与“本我”了,也就是所谓的“善念”与“恶念”。 其中的“善念”或者“超我”,便是由身体中,所有对主体意识表示赞同的支持性微意识,集合形成的意识集合体,也就是由“是”的微意识形成的群体意识。 而所谓的“恶念”或者“本我”,则是由所有反对主体意识的反抗性微意识形成的意识集合体,便是“否”的集群意识。这两个极端意识的集合体,就是人的一体两面了,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 而从生存的角度讲,这两种极端意识都不利于生存,都会干扰、妨碍,乃至吞噬主体意识。所以两者都要处理。 其中,又以恶念最难处理,因为无论是细胞还是基因,甚至就是复杂的智慧生命,由于生存本能的缘故,都是极为贪婪和自私的。这是天性,无关对错和道德,生命形态越是微小,其贪婪和自私也就越极端。 对于这些只拥有简单是否概念的微生命来说,生存乃是头等大事,是第一要义,根本就不存在文明规则中的道德意识。其一切思维只有生存,生存是核心,为了能够生存,这些微生命完全可以摒弃一切。 由如此极端的自私性微意识,集合形成的意识集合体,自然不难想象其负面性会有多么的恐怖,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若用人的主体意识来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