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北凉来袭 (第2/2页)
元龙天看着底下摩拳擦掌的众军官,摆摆手示意他们停止说话,“咱们西凉军队一项有个传统,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杨凡,你带着斥候营的弟兄继续监视着北凉兵的动向,时刻派人向我汇报。来人,将行军沙盘拿来。” 听了元龙天的命令,站在一旁的斥候队队长杨凡立刻领命而去,他走后,元龙天的两个亲卫兵将敦煌郡一带前不久刚制好的沙盘抬了过来,这是李昊从上世时从电视上学到的东西,他觉得沙盘比地图可要好用的多,他给下面的将官传令,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将该地的山川地貌,以沙盘的形势制作出来,打仗前分析整个地形,便于更直观的派兵布阵。 由于元龙天每天都在新兵军营中,几乎从没去过玉门、阳关两个关隘的守军军营,这次大敌来临,元龙天特意命传令兵将两个关隘守军的带兵将领唤来。 沙盘刚摆出不久,玉门、阳关两个关隘守军的主将就来到了元龙天他们所在的营帐,元龙天跟他们也不客气,伸手示意他们坐在离着自己最近的两个座位上。 李昊军中军纪十分严格,平时无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大战来临,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分年龄大小,为了大局上下级将官必须互相尊重,严于律己。 即使两个守军的游击将官岁数比元龙天大很多,他们对于这个年轻自己很多的主将丝毫也未露出轻视、不敬之色,他们唯令是从。 元龙天跟大家一起研究了沙盘,在听取了手下将官们各自的意见后,又等斥候队的几个斥候陆续来报出了北凉军的行军意图,他才定下了作战计划。
元龙天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从不拖泥带水,分别向关隘的守军和预备役的新兵将官下达了行动计划。 考虑到新兵第一次作战的因素,元龙天从玉门和阳关两个关隘调来四千老兵,并且将六千的新兵又补充到两个关隘的守军中。 元龙天安排下作战计划的当夜刚过了晚饭时分,斥候队的杨凡就急匆匆来到元龙天的身旁,将北凉兵出城的消息汇报给了他。 元龙天问清楚了谁是带兵将领后,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手下败将,哎,不过这个老狐狸还得小心对待啊。” 原来此次带兵进攻西凉的将领是唐瑶,他这次带了共计三万人的军队,两万的汉兵一万的匈奴兵,带领匈奴兵的是唐瑶的副将沮渠安周,是沮渠牧健的一个堂弟。 由于唐瑶对西凉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加上他岁数大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了稳妥起见,沮渠蒙逊就任唐瑶为主将,而沮渠安周带领匈奴兵作为他的副将。 沮渠安周一向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对于北凉王安排一个汉人作为自己的主将而他为副将感到心里非常不舒服,从集结士兵的那天他就对唐瑶没有好脸色。 当然北凉军内部的这些事情,作为刚成立不久的元龙天的斥候兵,是探查不到这种隐秘的,别看他们是新兵,但却是元龙天从两万新兵中层层选拔上来的,个个都是头脑灵活机智,心细如发。 虽然他们探查不到北凉兵内部的那些隐秘,可北凉兵的装束和行军轨迹,他们却一五一十的报给了元龙天,元龙天作为一军主将又师出名门,可不是个愣头青,他从斥候兵给他汇报来的情报中,看出北凉兵竟然是由汉人和匈奴人组成的。 对于西北地带各民族的情况,元龙天可是没少研究过,匈奴人这近百年来在北方大地烧杀抢掠对汉人一向视为软弱之种,这次让一个汉人来领导他们,他们能低头服从才怪,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元龙天不知道是谁这么安排的,但从让汉人和匈奴人结合到一起并且由汉人的将领来作为一军主将,这点上看,就决定了他们这次会失败。 元龙天根据斥候兵探回来的情报知道北凉兵要兵分两路,一路由唐瑶带领直逼玉门关而来,而另一路是由沮渠安周带领直逼阳关而来。 元龙天叫两个将官来到近前,让他们带领一万老兵和新兵的组合去北凉来阳关的路上埋伏好,等北凉兵顺利通过后再埋伏到路边,等他们在玉门关吃了败仗返回后再痛打落水狗,两个将官在临走前,元龙天特意小声跟他们嘱咐了几句,两人领命集结士兵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