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46章李大钊北京遇害 四一八宁汉分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章李大钊北京遇害 四一八宁汉分裂 (第4/5页)

一起又袭取了皖西的亳州、阜阳、太和等地;如此一来,江北的大部又复归“直、鲁联军”占据了。

    不过,马祥斌还是固守住了合肥;同时,频频向南京告急;因此,刚成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就不得安宁了。

    蒋介石接到马祥斌的《告急》谍报后也焦虑万分了,不得不将“‘宁、汉’之争”暂时搁置,觉得应以消除来自北面的威胁并解合肥之围为要;于是,干脆决定“挥师过江、继续‘北伐’”了。

    蒋介石此举,立即得到了李宗仁等人的一致“赞同”。

    因为,李宗仁自从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已将安徽视作了自己的地盘;“直、鲁联军”南侵入皖了,他岂能不急?为了自身的利益,李宗仁也得迎战;所以,蒋介石能“举兵再‘北伐’”,他当然“赞成”。

    只是,李宗仁此时还有一种顾虑;因为,自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可调和、水火难容了,“宁、汉”之间大有一触即发、兵戎相见之势。

    而若是真的一旦发生冲突,因安徽的地理位子夹在“宁、汉”之间,势必是首当其冲。在此情况下举兵“北伐”,若是武汉方面趁机而入侵扰皖境,受损的是他李宗仁,这可如何是好?

    因此,李宗仁觉得,欲行“北伐”,须先化解了“宁、汉”之间的矛盾;至少得劝双方“搁置争执”,以免“宁、汉”之间相互攻伐而殃及自己。如此,方能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可放心地“北伐”去迎战“奉军”。

    因此,李宗仁遂特意遣使入鄂,向汪精卫以利害相说。

    本来,因李宗仁支持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也对其不甚欢迎了。但因,此时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汪精卫也不想与“南京国民政府”开战;他见李宗仁能主动出面来当“和事佬”,也就将成见搁置一旁了。

    同时,听了王应榆转达的李宗仁之意后,汪精卫倒是觉得在理,也就打算接受。

    因为,“举兵‘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乃是前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是党心、民心所向;在此非常之时,党心、民心确是可用。再说,“北伐”进至长江流域后,本应是大快人心之事;却谁知,因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受挫;而今,“北伐”的既定目标尚未实现,也不可半途而废。

    而吴佩孚滚蛋后,尚存的“北洋军阀”张作霖、孙传芳之流也已穷途末路,不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孙传芳丢了“闽、浙、沪、宁、皖”后,已元气大损难以恢复;张作霖的“奉军”虽是入豫替代了吴佩孚,并对武汉似是气势汹汹地构成了威胁;但其实,张作霖遭遇郭松林“滦州兵变”的沉重打击后,实力已大损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其入豫扩张之举,无非是虚张声势,实是外强中干,不必对其过虑。

    何况,归附于“国民政府”了的冯玉祥已入豫西,对“奉军”进行了牵制,使其有首尾难顾之虞。可以想见,继续“北伐”后与冯玉祥会师河南,两军合力、南北夹击必能将“奉军”击溃。待将“奉军”驱逐出豫,解除了北面的威胁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蒋介石也不迟。

    为此,汪精卫接受了李宗仁的建议,并竭力说服了唐生智、张发奎等人,终于也决定“继续‘北伐’”了。

    而李宗仁派王应榆游说汪精卫之时,自己则亲赴湖口去与朱培德会晤,也劝其“勿东进”。

    朱培德只是“对于蒋介石不该‘另立中央’”抱怨了一番,对于李宗仁的劝说倒是接受了;于是,李宗仁与朱培德之间达成了默契,双方缓和关系、互不攻伐。

    李宗仁见自己的游说均已生效,这才觉得“可以放心地去迎战‘直、鲁联军’”了。

    就这样,经李宗仁调解,“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各自的盘算,都愿意“暂时搁置争议”了;且又同时举起了“北伐”的旗帜,分头去对付“北洋军阀”张作霖与孙传芳。

    其实,还在“北伐军”底定长江下游诸省时,“武汉国民政府”就已决定要“继续北上,讨伐张作霖”。

    为此,“‘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曾于四月五日,将准备投入“第二期北伐”的部队重新进行了组编。

    拟定将已进驻长江“中、下”流各省中的原“东、中、西”各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由蒋介石《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而将尚在西北的“国民联军”编为“第二集团军”,由冯玉祥《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尔后,蒋介石又将“第一集团军”分例为五个方面军。

    原“东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原“中路军”的“江右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由程潜《任》总指挥;原“东路军”的“江左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由李宗仁《任》总指挥;原“西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由唐生智《任》总指挥;原“总预备队”的第三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五方面军,由朱培德《任》总指挥。

    然因,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下《令》“免除了蒋介石的本兼各职”,并名义上将“第一集团军”所辖的四个方面军及“总预备队”都收归了“‘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辖。

    但事实上,何应钦的第一方面军只听蒋介石的;而李宗仁的第三方面军虽看似自成一体,但受《命》于蒋介石进驻安徽后,实际上也是随了蒋介石,不再听《命》于武汉国民政府。

    而程潜虽已离宁、来鄂了,但因其第六军尚在重组、还未成军,至今仍只挂了个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虚衔;故而,一时难以大用。

    所以,眼下能听《命》于“武汉国民政府”且有实力的,只有唐生智的第四方面军与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

    于是,“武汉国民政府”以第四方面军为主力继续“北”,并《任命》唐生智为“‘北伐’总指挥”。

    此前,唐生智已将第八军扩编成了三个军。

    李品仙的第三师扩编后仍保留第八军的番号,唐生智兼《任》军长,李品仙《任》副军长;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