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58章共产党广州起义 叶希夷含冤脱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共产党广州起义 叶希夷含冤脱党 (第2/3页)

第四军”主力调往粤西的肇庆、梧州一线,准备迎战黄绍竑。

    黄琪翔受《命》而往,将“第四军”的后方事务交予叶剑英。

    如此,除了“第四军司令部”和“第四军军械库”由刚扩编的“警卫团”守护外,只在沙河还留有“第四军第二师第二团”驻守;除此,整个广州城内几无正规军的影子了。连诸如“省公署”、“卫戍司令部”及各警署、车站等要害部门也都交由俗称“保安队”的“省防军”驻守,且总兵力不过七千人显得十分空虚。如此,不禁让人心存忧虑。

    因此,张发奎只得让不堪放心的“教导团”移驻到北校场,以期一旦有不测之事时可驱用。

    然而,张发奎哪里想到,这却是正中了中*共*的下怀。

    中*共*广东省委见“教导团”被调至北校场了,觉得起义的有利时机已到,遂决定不失时机地举行起义,并将时间定于十二月十三日。

    就在中*共*准备起义时,汪精卫的老婆陈壁君忽然赶到广州,向张发奎传达了“汪精卫要他立即解散‘军官教导团’,逮捕中*共*党员”的《指示》。

    张发奎对“教导团”本已是不放心,将其移驻北校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现在听汪精卫如此《指示》,倒也觉到了不可大意,遂打算要将“教导团”处置了。

    按说,张发奎完全有权直接处置;然因,“教导团”是黄琪翔的,而张发奎与黄琪翔可谓是莫逆之交,他不想因“未与黄琪翔招呼,就直接将‘教导团’处置了”而伤了感情;且也虑及“此时留于广州城内的兵力恐难对付‘教导团’”,遂致《电》黄琪翔“要他速回广州”;因此,张发奎暂缓了对“教导团”动手。

    然而,远在上海的汪精卫见张发奎迟迟没有对“教导团”动手,则又急不可耐地于九日、十日连发了四份《密电》催促张发奎。

    且此时,中*共*置于广州城内小北直街以大安米店作掩护的武器转运站不幸暴露;张发奎这才觉察到了中*共*定是要在广州实施暴动,感到了问题严重、不由得惶恐不安了。

    于是,他《命》“广州卫戍司令”朱晖日即于事发的十二月十日当天《宣布》“戒严”,并在广州城内进行搜捕,欲将中*共*准备举行的暴动、扑灭在尚未爆发之前。

    同时,张发硅等不及黄琪翔的返回了,又急《命》其心腹、“教导团代理团长”朱勉芳先“将‘教导团’的枪械悉数收缴,以防不测”。

    然而,张发奎的这一措施未能如愿;没待朱勉芳下手,时任“教导团第一营营长”叶镛已抢先将朱勉芳击毙了。

    而中*共*广东省委也被这突变的情况警觉了,感到形势逼人、容不得迟疑、更不可坐以待毙;于是,当机立断做出了“将起义时间提前到十二月十一日”的决定。

    于是,就在朱晖日《宣布》“戒严”的当天晚上,一直隐而不显的叶挺终于从香港返回广州,与张太雷、叶剑英、徐光英、周文雍、恽代英等人同至位于北校场的“教导团”驻地;众人抵达北校场后,即由“起义总指挥”张太雷正式《宣布》“举行‘广州起义’”。

    然后,按事先拟定的《计划》,向各路起义军交待任务。

    于是,“教导团”分为东、中、西三路,分头进击。

    “东路”由叶挺亲自率领赵希杰的“教导团第二营”和“炮兵连”,攻打有黄琪翔的“第四军第二师第二团”驻守的沙河;“中路”由叶镛率其“教导团第一营”,在“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的配合下,攻打“广州卫戍司令部”;“北路”由饶寿柏率其“教导团第三营”,在“工人赤卫队第五联队”的配合下,攻打“省长公署”。

    梁秉枢的“警卫团”负责控制位于长堤肇庆会馆内的“第四军司令部”,并夺取位于文德路仰忠街的“第四军军械库”。

    而“工人赤卫队除第一联队”、“第五联队”配合“教导团”行动外,其他几个“联队”的目标是攻占车站及几个主要警署;其中,“第二联队”攻打广九车站,“第三联队”攻打驻于太平戏院内的“第五警署”,“第四联队”攻打驻于大佛寺的“第四警署”,“第六联队”攻打驻于石围塘的“第六警署”;“第七联队”攻打广三车站。

    十二月十一日凌晨二时,穗城静谧的夜空被激烈的枪声划破后,各路起义军就按计划分头进击,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正式打响了。

    虽说,驻守沙河的是“第四军”的一个正规团;然因,叶挺毕竟是久经疆场的虎将,所率虽只是“教导团”的一个营,到了他手上则个个猛如虎了;而那“炮兵连”也很是奇了,所发射的炮弹都如长了眼似的不偏不倚地在敌阵中开花;所以,激战两小时后,叶挺的一个营硬是将“第四军”的一个团击溃,沙河被起义军攻占。

    攻打“广州卫戍司令部”的叶镛所部也十分勇猛,驻守的“保安队长”李作明被击毙后,守军顿时溃散;朱晖日见情况不妙,赶紧翻墙逃遁才捡得一命。

    因为,张发奎留于广州城内的兵力毕竟不多,且多是战力不强的“保安队”;所以,其他几路起义军按计划进击后,也都较顺利地攻占了各自的目标。

    只是,负责控制“第四军司令部”的“警卫团”却出了意外;“警卫团团长”梁秉枢宣布起义后,虽然将忠于张发奎的该“团参谋长”唐继元击毙了;然因,“警卫团一营”系张发奎的亲信,他们不愿背叛而拼命顽抗,致使起义军进攻受阻;激战中,梁秉枢又不幸受伤、被送到百子路广东公医院抢救;如此,起义军欲占领和控制“第四军司令部”也就落空了。

    不过,至十一日晨六时,除了“第四军司令部”与“第四军军械库”尚未攻克外,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已都被起义军攻占;特别是,“广东省公署”、“广州卫戍司令部”等要害部门都已陷落。

    因此,这次“广州起义”应算已成功。

    起义成功后,中*共*广东省委即在原“广州卫戍司令部”内《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由苏兆征《任》“苏维埃主席”、张太雷《任》“海、陆军委员”、黄平《任》“内务委员”兼“外交委员”、杨殷《任》“肃反委员”、彭湃《任》“土地委员”、周文雍《任》“劳动委员”、陈郁《任》“司法委员”、何来《任》“经济委员”、恽代英《任》“秘书长”。

    但因,苏兆征与彭湃此时都不在广州、未能到任;故而,由张太雷代理“苏维埃主席”、赵自选代理“土地委员”。

    同时,将起义军定名为“工农红军”,由叶挺《任》“总司令”、叶剑英《任》“副总司令”、徐光英《任》“参谋长”。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发表《告工人书》与《告农民书》,指出“广东工、农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工、农革命胜利的开始”。

    中*共*中央则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广东工农兵暴动建立苏维埃告民众》,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兵士起来拥护这一胜利,扩大这一胜利”;苏联《真理报》也发表了题为《工农的广州》的《社论》,高度赞扬“广州起义”的胜利。

    且说,正在返穗途中的黄琪翔忽闻“广州起义”,知道自己位于珠江北岸的“第四军司令部”已不可往,遂改道去了位于珠江南岸海幢寺的李福林的“第五军军部”。

    因为,李福林有一个独立团驻于佛山;且有一条天堑般的珠江、阻住了起义军南渡的脚步,这才让他的军部泰然无虞。

    黄琪翔抵达时,刚受过惊吓的张发奎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