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85章再兴兵二次围剿 反围剿五战五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再兴兵二次围剿 反围剿五战五捷 (第1/3页)

    【史要】第二次围剿与反围剿,富田、中村、白沙、广昌、建宁等战斗,“红军”五战五捷……

    却说,蒋介石软禁胡汉民后,一面着手制《约》,一面则又对中*共*的江西“中央苏区”实施“第二次围剿”了。

    这次,蒋介石以何应钦取代鲁涤平出《任》“南昌行营主任”。

    同时,增调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和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连同尚留在中*共*江西“中央苏区”外围的朱绍良的“第六路军”和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共有十八个师又三个旅,总兵力达二十万。

    蒋介石欲以此厚集兵力,对中*共*的江西“中央苏区”实施严密包围后再缓进攻取;且吸取了“第一次围剿”时张辉瓒孤军冒进、被歼的教训,蒋介石告诫何应钦应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以免重蹈覆辙;当用“主力分路推进,互相策应”,以期将“红军”围歼于“苏区”内。

    对于蒋介石的耳提面命,何应钦当然唯命是从。

    三月下旬,所调各路军都集结江西后,何应钦即予部署。

    他《令》关树人的“骑兵第一师”驻防临川、崇仁,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驻防新干、峡江;而《命》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由南向北,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朱绍良的“第六路军”则由北向南,欲以此优势兵力、一举围剿成功。

    面对“国民党军”的再次汹汹来犯,“红军”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三月二十三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下达《命令》“将驻于‘中央苏区’北部边缘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的‘红军’主力,转移到‘中央苏区’南部的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以避敌锋芒。

    如此,倒是让何应钦轻取了永丰、乐安、宜黄、南丰等地。然因,有张辉瓒的前车之鉴,何应钦得利后却没敢急于追击。

    接着,何应钦又对各路军作出部署。

    南面以“第十九路军”的两个师为“主力军”,由蔡廷锴亲率“第六十师”会同戴戟的“第六十一师”,由兴国进取龙岗头与江背等地。同时,《命》马昆的“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仍驻守赣州,且从戴戟的“第六十一师”中抽调一部协守。

    而北面的三路军则又分为“左、中、右”,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为“右翼”,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为“中路”,朱绍良的“第六路军”为“左翼”,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向“苏区”迫进。

    于是,“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金钰《命》罗霖的“第七十七师”由原驻地吉安移防到泰和与万安,以防堵“红军”西蹿入湘。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与公秉藩的“第二十八师”合攻富田,郭华宗的“第四十三师”进攻水南,郝梦龄的“第五十四师”袭取藤田。

    “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则自率“第二十五师”进取东韶,其“部将”高树勋的“第二十七师”进军招携。

    “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则派路孝忱的“新编第十三师”留驻南城、南丰、黎川等地,而《命》胡祖玉的“第五师”、毛炳文的“第八师”、许克祥的“第二十四师”合攻广昌;同时,《命》划归他指挥了的刘和鼎的“第五十六师”由“赣、闽”边境的安远、入赣进取石城。

    此外,在“赣、闽”边境,何应钦又《命》周志群的“第十二师新编第十四旅”驻于宁化,卢兴邦的“独立第三十二旅”驻于长汀,张贞的“第四十九师”驻于武平,香翰屏的“第六十二师”驻于蕉岭,以防堵“红军”向东南的“闽、粤”转移。

    如此部署后,何应钦以为不会再有失了。

    面对“国民党军”的步步进迫,“红军”又主动撤退。

    活动于龙岗头与江背的“红三军”的“第七师”与活动于高兴、永丰的“红十二军”的“第三十五师”,都撤到了枫边、贺堂、良村一带;而活动于石城、驿前的“红四军”与活动于瑞金、大柏地、九堡的“红十二军”大部及活动于赣南、已由邓毅刚《任》“军长”了的“红三十五军”,也都主动撤往了宁都、赖村、青塘一带与“红三军团”会师。

    然因,“国民党军”此次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进军速度十分缓慢,每天只推进十多里;如此,却使“红军”难觅可乘之隙了。

    而此时,受王明派遣的“中央代表团”已抵达江西“中央苏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苏区中央局”于四月十七日在宁都的青塘召开会议、以研究对策。

    此前,中*共*中央曾于三月二日在《中央给各地红军的指示信》中有言:“为保全‘红军’实力,遇必要时,可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

    因而,时已改任“苏区中央局军委副主席”的项英,在会上提出了用“牵牛”的方法对付敌人,即“‘红军’分兵出击,将‘敌军’引出根据地外”,如此“既可使‘苏区’免遭蹂躏,且能扩大‘红区’、壮大‘红军’并解决给养”。

    项英的建议,得到了“中央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仨人的支持。

    仨人甚至于更进而提出了:“必要时可以退出‘中央苏区’,到四川去建立新苏区。”因为,斯大林曾说过“四川是最好的根据地”。

    然而,“红一方面军”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黄公略等人却对他们的提议都表示了“反对”。

    认为“目前态势是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若是分兵出击,非但达不到歼敌或将敌军引出根据地外之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于会被敌军各个吞噬;所以,‘红军’只能集中兵力,才能与强敌抗衡”,而“抛弃‘中央苏区’,远走川蜀开辟‘新区’是不可取的,斯大林之言只可参考、不应作教条”。

    因为,“中央苏区”已有厚实的群众基础,“红军”在此间行动已游刃有余;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就是在“老苏区”内被粉碎的,已足可为证。而拥有重兵的“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等人都是死跟蒋介石“反共”的,“红军”若是远走川蜀、必会同样遭到“国民党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