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再兴兵二次围剿 反围剿五战五捷 (第2/3页)
”的重兵追剿,处境或会比留在“老苏区”更危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断不可取。 且鉴于“第一次反围剿”成功的经验,要想粉碎“国民党军”的再次“围剿”,还是“坚持在‘老苏区’、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以伺机歼敌”为上策。 虽然,此次“敌军”步步为营了,乃因是在“第一次围剿”时被打怕了之故;随着时间推移,“敌军”定会露出破绽;届时,“红军”就可乘隙克敌。只是,“红军”须有耐心等待时机;但相信,机会定是会有的,“红军”最终必能克敌制胜、再次粉碎围剿。 可是,毛*泽*东*的意见没被项英等人接受;如此,双方各执己见、难求统一。 第二天,会议扩大到“红一方面军”的师一级;因为,与会的数十名“红军”将领也都不愿离开“苏区”远走他乡;这才迫使项英等人放弃己见,赞同了仍采取“诱敌深入,在‘老苏区’内伺机歼敌”之策。 意见统一后,又进一步分析敌情,以制订有效的可实施的作战《方案》。 于是,毛*泽*东*更是作了精辟分析。 认为“‘国民党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仍有‘战线太长,兵力分散’的弊端;‘红军’仍可集中兵力,择其最薄弱环节给予打击;一旦有所突破,‘敌军’必会被震撼而全线崩溃”;而“四路敌军相较,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应算是最弱的。虽然,‘第五路军’辖有五个师,但均非蒋介石‘嫡系’而是‘杂牌军’,战力可想而知;且其中,罗霖的‘第七十七师’与公秉藩的‘第二十八师’都已在‘第一次围剿’时被打怕了;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郭华宗的‘第四十三师’、郝梦龄的‘第五十四师’都是刚从北方调至,有水土不服之弊;故而,不难攻破。”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后,众皆赞同“集中兵力,以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为突破口”。 于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又稍稍地向东固一带集结,一面休整、一面等待战机以歼敌。 而在粤北梅花镇遭挫的“红七军”,由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的一部渡过武江后进入了江西。 但因,赣州等地驻有“国民党”的“第十九路军”,“红七军”欲取道赣南的兴国等地进入“中央苏区”之路仍被挡道了;因而,“红七军”就沿湘赣边境继续北上,此时终于进至了位于赣中西部、赣江西岸的永新、安福、芦溪等地。 而由张云逸和滕代远率领的“红七军”另一部,也绕道湖南后终于由湘东进入了赣西的永新,与邓小平、李明瑞所率的“红七军”会师了。 两支“红七军”会师后,欲东渡赣江进入“中央苏区”。 但因,“国民党军”在赣江沿岸的吉安、吉水、峡江等地都有重兵驻守,“红七军”欲东渡赣江未能如愿;于是,“红七军”留在了赣江西岸。 因时值“第二次反围剿”,为配合“中央苏区”内的“红一方面军”;“中*共*湘东南特委”《指示》“湘东南独立师”与时在赣江西岸的“红七军”组成“河西总指挥部”,由李明瑞《任》“总指挥”。 “红七军”与“湘东南独立师”进入赣江西岸后,对驻于赣江沿岸的“国民党军”无疑是牵制;因而,驻于万安的罗霖的“第七十七师”、驻于峡江的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即举师来攻。 于是,李明瑞、张云逸及“湘东南独立师师长”刘沛云即率部迎战。 四月四日,张云逸、滕代远率领“红七军第五十八团”与刘沛云的“湘东南独立师”配合,在吉安西南面的永阳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第二三○旅”的一个团。 四月三十一日,李明瑞率部也在吉安西北面的安福成功伏击了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旅”的一个团,歼敌八百余人。 罗霖与韩德勤相继溃败后,只得退守吉安、峡江、万安等地,扼守赣江为要了。 如此,“红七军”非但在赣江西岸站稳了脚,并牵制住了驻于赣江沿岸的“国民党军”;从而,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压力。 且说,“国民党军”公秉藩部与上官云相部进抵富田后,忧心“重蹈张辉瓒的覆辙”而迟迟没敢再前;这却使已集结在东固一带的“红军”主力、望眼欲穿地空候了多时,且一待就是二十多天;直至五月中旬,这才出现战机。 原来,公秉藩与上官云相进抵富田,蜗居不出多日后,却没见“红军”的踪影;也就以为“红军”必是离开“苏区”远遁了,这才准备向“苏区”中心深入。 于是,五月十日,公秉藩的“第二十八师”离开富田、开始向东固缓缓移进;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却仍留在富田,只派了辖下李孝忱的“第一二九旅”随同进军。 行前,公秉藩小心谨慎地先派出一个连、试探性搜索前行,在仍未发现“红军”踪迹后,这才放胆地向东固推进。 得此讯息,毛*泽*东*与朱德觉得如此良机不可错失。 于是,即予部署,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分为“左、中、右”三路;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左路军”,由东固迂回到富田侧后的固陂圩,从侧后对盘踞在富田的“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进行攻击;以黄公略的“红三军”为“中路军”,进至富田至东固的必经之地中洞,待“敌军”过去后采用分割截击;以罗炳辉的“红十二军”、林*彪*的“红四军”及粟裕的“红六十四师”为“右路军”,扼守东固西面的九寸岭、观音崖两个隘口,以将来犯的“国民党军”堵截在富田至东固之间;然后,协同“红三军”将其俱歼。 同时,从“红三军”中抽出陈伯钧的“红七师”驻于东固南面的枫边、崇贤,以阻截已进至城冈、方太了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又从“红十二军”中抽出张际春的“第三十五师”驻于东固北面的潭头、上固,以阻截已进至水南、藤田了的“国民党第五路军”之郭华宗的“第四十三师”和郝梦龄的“第五十四师”。 从而,使被堵截于富田至东固之间的“国民党军”绝援,以达“将其‘俱歼’”之目的。 果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