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246章毛*泽*东持久战张发奎弃守九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毛*泽*东持久战张发奎弃守九江 (第1/3页)

    【史要】马当、湖口战斗;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保卫中国同盟”

    成立;新四军东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张发奎弃守九江……

    却说,花园口决堤后,日军的进攻受阻;近卫文麿内阁因对华战争结束遥遥无期,罢免了叫嚣“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和次官梅津美治郎。

    一九三八年六月三日,近卫文麿内阁召回了华北战场上的板垣征四郎,取代杉山元担任陆相;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担任陆军次官。

    板垣征四郎出任陆相后,仍准备攻打武汉;此时,因花园口决堤,已不能沿平汉路南下;所以,只能取道长江水路逆流而上了。

    于是,板垣征四郎派遣山垒宗武的第十一师团攻取武汉;山垒宗武遂由波田重一任支队长的俗称“波田支队”由芜湖溯江西进,“武汉会战”开始了。

    六月十一日,“波田支队”首先在安庆登陆,趁着夜雨突袭了安庆。

    驻守安庆的杨森川军第二十七集团军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了城外。******闻报大怒,致《电》杨森“轻弃名城,腾笑友邦”要他夺回安庆。

    杨森却回《电》辩解:“徐源泉的第二十六集团军档不住日军第六师团的攻击,暴露了他的侧背,他是不得已才退出安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日军“波田支队”攻占安庆后,继续搭乘海军第三舰队的舰艇溯江西进,企图攻占马当、湖口、九江,继尔进攻武汉。

    六月十四日,蒋*介*石成立了第九战区,设司令长官部于江西南昌,以陈诚为司令长官;下辖陈诚自率的武汉卫戍军和薛岳的第一兵团、张发奎的第二兵团张发奎、孙连仲的第三兵团,作战区域包括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及南浔铁路等。

    此时,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决心确保马当、湖口诸要塞;于是,《命》李韫珩的第十六军防守马当,郭汝栋的第四十三军、王东原的第七十三军防守彭泽、湖口地区,以阻止日军溯江西进。

    六月二十三日,日军“波田支队”八百余人在新沟登陆、袭击香山和香口,另一部则袭击“马当要塞”。

    于是,中国军队李韫珩的第十六军在马当外围之黄山、香山、香口阵地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至正午,忽报“马当要塞”有危,李韫珩赶紧率部往救。

    “马当要塞”是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建有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两岸山峰险要处还设有炮台、碉堡等,是阻敌西进、力保九江和武汉的安全所在。

    此时,“马当要塞”仅有周启铎第五十三师辖下的一个营五百余人防守,负责协防的第一六七师师长薛蔚英却不在要塞。营长鲍长义只好一面率部拼死抵抗,一面急向师部告急。

    日军在娘娘庙、牛山矶登陆后,猛攻“马当要塞”;中国守军苦战三小时,阵亡殆尽,“马当要塞”终被日军攻占。

    待等中国军队李韫珩率周启铎的第五十三师赶到,“马当要塞”已失;于是,李韫珩率部反攻,希图夺回“马当要塞”。

    然而,此时日军松浦淳六郎的第一○六师团已在“马当要塞”西侧登陆,并攻占了彭泽,转向湖口。

    湖口地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于是,李韫珩只好放弃马当,

    率第五十三师退守湖口。

    与此同时,日军又攻取了由刘雨卿的第二十六师驻守的龙潭山阵地,迫使刘雨卿部也退守湖口。

    日军攻打“湖口要塞”时,“波田支队”还中国守军阵地施放了大量的毒气弹;于是,七月四日,这

    个被称为“九江门户”的“湖口要塞”也被日军攻取了。

    “马当要塞”丢失后,李蕴珩因疏于防范、作战不力而受到军纪制裁;而第一六七师师长薛蔚英更因贻误战机,而被枪决处分。

    且说,“兰封会战”后,国民政府靠了“花园口决堤”虽是阻截了沿平汉线南下的日军。

    但是,日军很快又溯江而上了;并且,连陷了“马当要塞”和“湖口要塞”。现在,眼看着,连“九省通衢”的武汉也有危了;因此,国民党内很快充满了悲观和失望;随之,又冒起了一种“中国必亡论”。

    如是,从“台儿庄大捷”后兹生的盲目乐观的“中国速胜论”到“兰封会战”后导致的极度悲观的“中国必亡论”,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此时,人们对抗战的结果将会如何?抗战的过程会是怎样?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恍惚,谁也说不清楚,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为此,毛*泽*东觉得应该就这些困扰着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作一种合理的解答。

    其实,还在“台儿庄大捷”以后、国内兹生了一种盲目乐观的“中国速胜论”时,毛*泽*东就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抗战不能‘速胜’,只能持久。”

    而当“兰封会战”后、国内产生了极度悲观的“中国必亡论”时,******又给国人以信心。五月三十日,毛*泽*东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四十期上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明确告诉人们:“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指出:“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并且,坚信:“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