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246章毛*泽*东持久战张发奎弃守九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毛*泽*东持久战张发奎弃守九江 (第3/3页)

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先后进行了天王寺、禄口、白兔镇等一系列战斗,终于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

    此皆后话,容慢叙。

    此时,宋庆龄、宋子文、廖梦醒、邹韬奋、许乃波等人于六月十四日在香港发起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由宋子文出任会长、宋庆龄担任主席。

    宋庆龄还邀请国际友人克拉克女士任名誉书记,诺曼·法朗士教授担任名誉司库,爱泼斯坦先生担任宣传工

    作,玛丽恩·苔德莉女士负责的促进委员会。

    “保卫中国同盟”成立《宣言》强调:“保盟目标有二:一、在现阶段抗日战争中,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二、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以加强此种努力所获得的效果。”

    “保卫中国同盟”的主要任务是:“成为需要者和资金、物资捐赠者之间的桥梁”。成立后,将积极从事“国际范围内筹募款项,进行医药工作、儿童保育工作与成立工业合作社等活动。”

    “保卫中国同盟”成立后,为抗日前线募集了许多金钱、物资、药品等,有力地支持了前方将士的抗战。此是后话,容慢表。

    且说,日军攻陷马当、湖口后;日本军部任命冈村宁次为日军第十一军军长,率部向九江进攻。

    七月十五日,时任第九战区第二兵团司令张发奎率部抵达九江,严《令》部下“做好迎击日军的准备”。

    冈村宁次与张发奎原是一对冤家,早在一九二六年秋季的“北伐”时,就有过较量。当时,冈村宁次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在“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九江前线司令部里,而作为北伐军将领的张发奎率部在九江、南昌一带与孙传芳作战。那次,孙传芳被张发奎打得狼狈败退;冈村宁次见势不妙,赶忙化装后才得以逃命。

    这次,攻打九江的交战对手却又遇到了张发奎,冈村宁次不免有点畏惧。

    七月二十二日,冈村宁次率部抵达九江;他不敢从正面进攻,则迂回到鄱阳湖侧面的姑塘,将指挥部备设于湖口的石钟山下。当天晚上,天空阴沉昏暗、鄱阳湖面大风呼啸,冈村宁次派“波田支队”乘数十艘登陆艇偷袭姑塘。

    张发奎预感到“如此天气,日军或会偷袭”,遂告诫九江各口岸守军“加强戒备,决不可疏忽”。

    七有二十三日子夜刚过,驻守姑塘的赵定昌的预备第十一师果然发现日军乘坐数十艘登陆艇前来偷袭,赵定昌即率部抵抗。

    于是,赵定昌的预备第十一师与日军“波田支队”激战三小时。虽然,日军登陆艇被击沉了数艘;但是,日军最终还是登陆了。

    张发奎闻报后,一面《命》赵定昌“顶住”;同时,急《令》汪之斌的第十五师、张砚田的第一一八师增援姑塘,务必将登陆的“波田支队”赶下湖。

    但是,当汪之斌与张砚田率援军赶到时,日军松浦淳六郎的第一○六师团也进抵姑塘了;于是,中日两军在姑塘激战,形成了对峙局面。

    由于,九江北临长江、东滨鄱阳湖,利于日军舰队和飞机的火力发挥,属“易攻难守”;所以,张发奎认为“守城相当困难,必须在九江西南丘陵地带设立第二线预备阵地;如此,一旦九江失守,还可以在二线阵地作有效抵抗、牵制和消耗日军。”

    但是,时在武汉最高统帅部的蒋*介*石生怕张发奎放弃第一线阵地,遂给陈诚和张发奎各去《电》并一再强调:“九江一线阵地必须固守。”

    对此,张发奎深感进退两难了,只好遵行“固守”。

    七月二十四日,数十架日机开始向九江城区轮番轰炸;日本海军舰艇上的炮火也向锁江楼宝塔射击,并有三发炮弹正中塔身,锁江楼宝塔随之向东北方倾斜。

    负责九江城区防务是第九战区第二兵团李汉魂的第六十四军,锁江楼宝塔正在其守备区内;于是,李汉魂即以猛烈炮火向日军舰艇还击,当即击伤一艘、其余怆惶退回。

    七月二十六日,又有日军舰艇十多艘涌入九江江面,向张言传的第九预备师阵地炮击。同时,日军出动一个联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城区右翼欧震自率的第九十师阵地猛烈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中午十二时,欧震的第九十师伤亡惨重,张发奎派冷欣的第六十一师驰援。同时,日军舰艇炮火向龙开河以西八里湖之间轰击,并将舰上所有皮艇放下、向龙开河阵地涌来。

    龙开河上原有一座铁桥,系德国人设计建造;为阻止日军向城里进攻,战前已由中国工兵拆毁。现在,日军

    果然由此进攻;于是,中日两军又在此展开混战,双方殊死搏斗、枪声大作、杀声震天。

    混战中,日军“波田支队”的一部已乘机在西岸登陆。

    虽然,中国军队第二十六团官兵边战边退至龙开河西岸尚在抵抗;但是,九江城已危在旦夕了。

    此时,摆在张发奎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留守一线阵地,拼着全部兵力与冈村宁次决一死战;另一条即是退守第二线阵地,再据险抵抗。

    可是,最高统帅蒋*介*石却要张发奎“坚决固守”;然而,九江却是无险可守,张发奎担心的是“部队拼光了,九江仍守不住”;因此,张发奎左思右想了许久、最后一拳砸向桌上、下决心说:“撤,天大的事,老子顶着!”

    于是,张发奎《命令》:“各全线后撤,向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等阵地转移。”同时,趁龙开河西岸登陆的日军立足未稳而予以歼灭,还是给了日军一个下马威。

    七月二十七日,张发奎遂弃守九江撤退,日军随即占领了九江城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