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话 皆列阵在前 (第2/2页)
瞄准向在烟幕与炮火之中乱窜的黄巾军。 看着墨门卫的炮口之中射出来的能耐一团团的火焰,混乱之中的黄巾军大吼道:“雷神下凡了,天崩地裂了。汉军之中有妖道作祟,快去、快快去请天公将军张角天师来做作法驱魔……” 马元义心情复杂地看着一门门的火炮,在他的印象里面这是他第一次见识过这种能够武器。不过,他还是能够理解和明白这种武器的原理,大概就是将炼丹师制成的*塞在一个青铜巨管里面,借用*爆炸之后产生的推力来射击。在张角的炼丹房里他不是不知道*的存在,而且他本人也懂得配置*。不过他手下的那些黄巾军却不知道这些,黄巾军不畏惧大汉的军官,但是他们却畏惧漫天的亘古。面对这些他们无法理解的炮火攻击,认为是神明作祟的他们还是出现了一批批撤退的逃兵。 “哼,对付信仰神明的人,一样也要拿出神明的手段才能够让这群家伙们佩服!” 至于大漠骠骑则没有墨门卫那么声势浩大,不过原本就善于在晃动的马背上左右开弓的他们在地面之上开弓的本事也绝对不是盖的。十轮的火箭,他们居然刚好就能够在十息之内全部射完,这其中要包括抽箭、点火、咬火、张弓、搭箭、瞄准、射击等比正常射击多出数个环节的动作。他们精准度虽然不行,但是速度绝对要比墨门卫使用火枪射击来得迅速,在人数众多的战场之上则根本无需计较这些。 待到三轮炮击与十轮火箭结束之后,整个的黄巾军死伤数目应该在三千到四千人左右,敌我之间的差距仍旧十分的明显,呈三比一的大致比例,单从数量上讲我军仍旧处于的劣势之中。不过,我们的攻击也让对手的阵型全部的大乱,虽然马元义在攻击结束之后立刻使用军事技能安抚人心,但是仍旧无法让他们重新恢复阵型,他们的攻击火力网暴漏出来很大的空档。除此之外,我们的攻击也让敌军的很多制高点处于真空状态,很多的制高点更是被我们打塌,所以我们能够占据这些制高点。只要让我的军队占据这些制高点,我的军队就可以和他们进行直接的对射,我看是他们的弓箭强大,还是我的大炮威力更加的威猛! 说到大炮,我想接下来我应该无法应用任何一支火炮来进行杀敌。这家伙虽然实力强大,但是每一发火炮的发射间隔也和古代的火炮没有任何区别,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浪费。 鲁坎道夫扛起自己的手中的火枪向着天空鸣击,“全军压上,*占制高点!” 马元义看着自己死伤惨重的兄弟们以及冲上来的官兵们,他现在很清楚一旦让这些官兵冲上那么自己这些手持着落后武器的军队绝对没有任何战胜他们的可能性。可是现在,就算是他们能够敌得过对方又能够怎样,在外面一定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汉军,他们根本无路可逃。
于是,他便对着自己的副官张环说,“我现在去指挥教众阻隔这些官兵们的进攻,你现在立刻去洛水大闸;一旦我们这边镇守不了,或者是徐虎那边斩断了龙脉,你都要在第一时间将洛水大闸打开我刚才在清点人数的时候看了一下,刘周那个小子跑了,平日里我就看这个小子不顺眼,我想那个家伙一定是泄露我们的太平道消息的jianian细,要不然的话暴汉那群庸官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大业。话又说回来,虽然爱洛水大闸那边拥有逃出去的秘密通道,但是暴汉不知道那条密道不代表刘周那个家伙不知道,所以通道外面现在一定已经被大军层层的包围……到了这一步我们已经没有能够逃走的可能了,既然如此的话不如来个玉石俱焚,就算是死也要和暴汉拼个你死我活,为我的的爹娘报仇雪恨。” 马元义的副官张环明白马元义出身贫苦人家,很小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就因为拖欠官府的赋税而被官府抓到大牢里关起来,由于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太擅长在大牢里拉帮结伙,所以不被大牢里的牢霸看得顺眼,因而他在牢狱里到处受欺负,最后被牢痞活活打死在牢里。 马元义从小就是跟着自己的母亲的生活,由于自己的父亲死掉了,所以一家人生活十分贫穷。她的母亲不仅要靠着家里的那几亩田地养活他,还要养活马元义的爷爷奶奶。遇上风调雨顺的丰年,家里还能够勉强的维持生计;要是遇到旱灾水灾,全家就要沿街乞讨求生。最后,他的母亲因为在沿街乞讨的时候撞到官府的衙役,因为衙役看她不顺眼,就将她暴打了一顿。虽然没有将她打死,但是却将她打出了一身病根,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到地里劳作。可是如果她不去地里劳作的话,全家就要被饿死。于是,他的母亲 不得不到地里劳作,最后因为伤病发作死掉。 ------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辽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rou,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袁崇焕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