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雨录_第四章 荒岭隐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荒岭隐秘 (第4/5页)

”余辽一惊,猛地抬头,这一下用力过大,牵动脖子上伤口,疼的嘶嘶倒吸凉气,忍着疼道:“徒弟方才说过了,是…。。是…。是腰上有伤,?”

    “哈哈哈,莽徒弟,你瞒得住别人,瞒不住你师父我。”余辽师父大笑道:“老泥鳅什么样的身板,我心中有数,岂能腰伤半月不愈?只怕有什么隐情,你这小泥鳅没有说出来罢,你尽管说,你爹今日让你独自上山,是何用心我已经明白,既然要借着你韩爷爷保你平安,什么事情都不能瞒着他,你只管说,你爹若是怪罪,我替你担着!”

    一番话说的余辽心底七上八下,当时爹告诉他,密室中之事,只能告知自己师父,现在这韩爷爷和师姐在此,当夜之事究竟能不能说?犹疑半晌,心想父亲当夜既然说要韩爷爷保自己以后平安,这韩爷爷和师姐,必然是可以知晓此事的,况且若是连韩爷爷和师姐二人都不可信,这世间还有谁人可信?当即坐在地上,一五一十将那晚密室中的事情告诉三人,父亲如何心事重重,如何考校他那歌诀武功,那把短刀上的吊坠又如何失去?只是要背那解牛歌的时候,师父却打断道:“这个无关紧要,不用背了”当时也就略过不提。

    “那第三家二老追寻的吊坠是何模样?”韩世忠坐在一旁默默听余辽说完,看着一旁面露忧色,沉默不语的癞和尚,转过头问了余辽一句。

    余辽不敢怠慢,当即在地上找了一根树枝,就坟前一片土地上,凭着记忆,大略画出那个吊坠模样,韩世忠和思玉都是站着瞧了半天,也没瞧出来这吊坠形状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当年千牛卫玉符”,余辽师父见二人几人都看着那吊坠沉思不解,当即开声道:“这玉符原本是镶嵌在那千牛卫随身令牌的背面,正面便是所带之人姓名职位”。

    “千牛卫!”思玉诧异道:“那不是个虚衔么?连个统制官都不如呀?”韩世忠却在思玉头上轻轻拍了一下道:“你知道甚么?本朝千牛卫没有这个玉符,也没有甚么随身令牌,千牛卫最为鼎盛之时,当属有唐一代,只是李唐灭国至今近三百年,当年千牛卫也随之灰飞烟灭,这第三家此时还寻找这物事作甚?”说完一脸疑问看着两眼直瞪瞪看着蓝天白云的癞和尚。

    “是啊,灭国将近三百年了”,癞和尚见韩世忠发问,双目依旧一瞬不瞬的看着天际,缓缓道:“老货你所言不差,只是有一点不妥”。

    “哪里不妥?”韩世忠也大为诧异,追问道

    癞和尚这才将目光自天际收回,看着韩世忠道:“大厦已倾,子嗣何存。若得十五,直上青云,老货,你可解的开这歌中之谜么?”

    韩世忠想了半天,嘿然一笑道:“秃驴,你们江湖中那些切口暗语,我怎地知道,你赶紧说罢”

    思玉却抢着道:“我知道我知道,这必然是说唐朝败亡,子嗣都没有了,要是找到“十五”这个物件,就能飞黄腾达,应该是李太白的那句,直上青云生羽翼,因此这“十五”若不是一份宝藏,便是一本武学秘籍,呀!师弟方才不是说那个《解牛刀谱》?难道这就是那个“十五”?

    “哈哈哈,我这女徒弟果真聪慧过人,胜过我那莽徒弟多矣!”赖和尚听思玉这一番解释,不禁大为赞许,思玉也一脸得色,喜悦之意溢于言表,余辽却在一边暗自佩服自己这个师姐果然了得,心中敬意和爱慕之情又重了一分,就连脖子上的伤口似乎都不疼了。刚才听师父念出这句歌谣,自己也思量半日,竟然猜不出一丝半点含义,哪知师姐一语道破!

    “那为师的问你”癞和尚笑容一敛,满面神秘看着思玉道:“既然子嗣都不存了,还说他作甚?若那“十五”是一份武学秘籍,或者是一份大大的宝藏,你这莽师弟为何跟他爹整日杀牛买酒过活?何不“青云直上”了去?嗯?”

    思玉听师父如此一问,倒也一下子觉得这歌谣未必是这个意思,嘴上却不肯认输,小脸一扬,强辩道:“这我那里知道……。。,或许,或许是他们…。。他们没找到那宝藏所在,或是没参悟透那秘籍上的武功呢?因此不能青云直上,也未可知呀”,她本想说是“他们愚笨,没参悟透那秘籍上的武功”,转眼看见余辽脖子上仍旧红殷殷一片,心想师弟刚刚舍着性命救了自己一命,怎能如此说他和他的父亲,当即将那“愚笨”二字吞回肚里。

    韩世忠却听得甚是清爽,板着脸在思玉后脑轻轻的打了一下道:“你师父既然知道这个歌谣,自然就知道这个歌谣的隐意,哪里用得着你在这里扯东扯西?”思玉头上挨了这一下,知道爷爷必然听出那“愚笨”二字的意思来了,当即小脑袋一缩,吐了一下舌头,再不言语。

    “呵呵呵,无妨无妨”癞和尚笑道:“我这女徒弟,虽然说的并不在理,倒也说中了十之一二,这歌谣虽短,但其意颇深,况且口口相传,不写文字,这‘大厦已倾,子嗣何存’八个字,颇为费解,似乎如思玉所说,是子嗣断绝之意,但详究其中意思,似乎又是子嗣仍存的意思,这一节不去说他。但是那‘十五’二字,其实全是口误,并非是‘十五’,乃是‘十午’二字。”说着用余辽的那根树枝,在地上将这二字写了出来。

    “十午,这是什么意思?”几个人呆呆的看着地上这两个字,都是迷惑不解,余辽道:“难不成是十个晌午?难道是说要在十个晌午阳气最盛阳气修习那刀法么?”

    “十个中午?为何不是十个午后?又怎知不是十个午夜?你这点心思,跟你师姐简直差天差地,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说罢举着树枝作势要打,余辽赶忙跳开。

    思玉却定定的看着那“十午”二字,口中喃喃道:“大厦已倾……大厦已倾……大厦。。大厦”忽然眼睛一亮,从师父手中抢过那根树枝口中念到:“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一边念一边在地上一添一划,“十午”顿成“千牛”二字,癞和尚顿时笑逐颜开,看着思玉道:“了不得,了不得,这份鬼才鬼智,漫说你当年那个极富智谋的奶奶,就连你爷爷也多不及你”思玉听得师父如此夸奖,顿时脸上红晕顿起,笑靥如花,余辽在一旁已是看的呆了。

    韩世忠却盯着那“千牛”二字道:“千牛?难道这是当年李唐一朝千牛卫所留么?”

    “不错!”癞和尚笑吟吟道:“我这女徒弟不但猜出这千牛二字,连那意思也多猜度出来了,来来来,你跟你爷爷和你这莽师弟讲说讲说!”

    思玉顿时扭捏道:“我那里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大厦已倾,头上没个遮盖,况且那唐朝千牛卫,都是那唐朝皇帝的贴身侍卫,人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精锐,因此我思量着必然不是说一个人,乃是一群人……”

    “确实如此!”癞和尚听思玉这么说,当即大声赞同,随即又问道:“那你能再思量出那‘直上青云’是什么隐意么?”

    思玉听师父一问,当即偏着脑袋,眉头皱起,口中不断念诵着什么,忽地好像有所得,随即又摇头自言自语道:“不对,不对”余辽和韩世忠看的瞠目结舌不解其意,癞和尚却看着思玉眼露喜色,似乎知道这丫头必然会解开这一句一般。

    “我知道了!”思玉忽的一跳叫道:“必定是这句‘直上青云呼帝閽”,癞和尚听得这一句,刚要夸奖,只听思玉惊讶道:“呀,若是这一句,难不成千牛卫这一帮人竟然有复国之志?”

    “正是!”,癞和尚笑吟吟的看着思玉道:“这才是歌谣中真正隐意哟”

    韩世忠却在一旁疑惑道:“既然谋图复国,唐亡迄今三百多年,这中间也多有乱世纷争之时,为何一直不见影响?”

    癞和尚这才收敛笑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