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烽火逃兵》 (第2/3页)
此江湖有诗为证:“二连狠,三连红,傻子去九班。”在同志们的眼里,九班就是个乌烟瘴气,傻子才会去的地方。这个从班组成员的外号就能看出来。“缺德丫头,骡子,流鼻涕,傻子。。” (1)先说说缺德丫头红樱,这个倒霉孩子,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因为是红军遗孤,让团长,政委宠得是无法无天,横行霸道,人小鬼大,心狠手辣,跟着胡义学本领,第一件事就记住了一枪要人命,事后补一枪。 应该说对于红樱这个人物,作者的写作手法是有些先贬后褒,先抑后扬的,开始稍稍有些小压制,一直看到红樱打枪那一章,一个风一般的精灵,才突然间跃然纸上,可爱的让人心痛。 子弹终于上膛,小丫头随后摘下了头上的帽子放在一边,使两个羊角辫脱离了束缚翘立在风里,微微晃动着。然后向前伸直了右手臂,竖起大拇指,眯起左眼,隔了一下又睁开左眼闭起右眼,一副老神在在。 小丫头终于把头低下来,她的瞄准姿势也与众不同,小脑袋向右侧枪托方向扭歪得厉害,导致扎在左边那个小辫高高地翘了起来,竖在了空中,随着风的吹拂摇摆晃动着。 从这一章开始,这个古怪精灵的小丫头算是彻底地写活了,每每看到红樱这个名字,心中想到的首先就是那飘荡在风中的羊角辨。这个人物在我心里扎了根,此时此刻,才真正的代入到了主角,全心全意,只想去呵护这个精灵,宠着她,惯着她,保护她不受伤害。看到这个小丫头在流泪,心会莫名的痛。 (2)再说说骡子罗富贵,这小子长的人高马大,熊一样的身材,老鼠一样的胆量,原本是黑风山上的土匪,后来跟随着胡义参加了八路,但一直是觉悟最低的一个人。打仗想着逃跑,打完就先去收敛财物。 但就是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在最关健的时候,可以为了班长去拼命,可以为了丫头去流血,他看似鲁莽,却又心思活泛,一面不求上进,一面就又狡诈地挑拨马良和流鼻涕争斗,胡义给他的评价很客观,因为罗富贵怕死,所以他活得比别人都细心。这个人物,如果做个比喻,就好象是西行路上的二师兄,如此真实,如何不让人喜爱。 (3)流鼻涕的刘坚强和溜须拍马的马良 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是天生的冤家,今世的对手,因为这两个人的塑造,让这本书的情节,增添了很多生动的矛盾和冲突。 刘坚强性格倔强,死心眼,讲原则,不会变通。马良呢,头脑灵活,但过于圆滑,他崇拜班长胡义,处处模仿,有时甘愿端茶送水,溜须拍马。 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明争暗斗,争班长,争主攻,谁也不服谁,可是就在这些不停的争斗中,读者不经意地发现,情节展开,环境变化,两个人也都成长起来了,变得更加的理性和成熟。这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写作技巧。 (4)傻子吴石头是真的傻,新兵训练后,居然还不会敬礼,分不清左右,甚至不会说话,不会与人交流。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傻的忠心,傻的单纯,活的如同一块石头。而从另一个方面,也反衬出了主角胡义的知人善用。因为吴石头祖传是挖井的,他就用他来作工兵,因为他有臂力,就用他来做投手,因为他忠心,就专门让他来保护小丫头。所以说,傻人有傻福,吴石头表示很快乐。 一个如此没有原则的班长胡义,领着手下这群奇形怪状的士兵,他们之间如果没有发生许多好玩的事情,你会相信吗? 更不用说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塑造了性情豪放,专门同九班对立的二连连长高一刀,冷淡克制,同主角爱恨纠葛的苏青;两重人格,好酒贪杯,生活邋遢,工作严谨的周医生;风流倜傥,赌博成性,自私自利却又能带着一丝人味出来的狗汉jianian李有才。。 可以说作者笔下的人物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人,因着不完美所以才让人感觉真实,因着真实的人物展现出来的真性情,才会觉得可爱可敬。对于人物的塑造,作者非常擅于细节描写,往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比如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一个偶尔出现的龙套,友军的王朋王连长,出场次数不多,台词没有几句,但就凭着《军人膝下三千粮》的一章,就把这个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噗通—— 两个膝盖重重落了地,在地面上砸出两个浅坑,溅起一小片淡淡的尘土,然后被地面上的微风掠走。 王连长跪了,当着他自己全体手下战士的面,给胡义跪了。他跪得笔直,昂着脸,干裂的嘴角极不自然地抽动着,声音里带着微微颤抖:“我,求你了,分给我们一半……已经好些天了……我们团长也……我,我只是……想让我们全团……都能吃几顿饭……我……我知道你们……可我……” 军人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面对友军的粮车,抢不能抢,放就面临全团可能会饿死,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当着全体战士的面,跪下了,放下了自已的尊严,放下了军人的骄傲,可是,却看的让人潸然泪下,正所谓:“青山埋瘦骨,无名最英雄!” (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每一个成熟的作者,都会形成自已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这源于作者自身的阅历,日常的积累,以及技巧的成熟。为什么说独特呢,就是不易模仿,甚至于不能被模仿,这才是大神与仆街的区别,让那些想着靠抄袭模仿,签约成神的作者们,抻脖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1)专业的知识 作者对于军事方面的知识底蕴,让我叹为观止,心悦诚服,我感觉作者可能有过从军的经历,而且是位骨灰级的军事迷;因为文中无论对于武器装备,军事体系,战斗技能,战术安排,都充分体现出了两个字:“专业!” 比如摘一段书中的描述: 胡义旁若无人的靠墙盘腿坐下,迅速解开纽扣脱下上衣平铺在潮湿的地面上,把机枪平放在大腿上;拔出弹匣,左手压住卡铁,右手提起扳机座颈部,转动枪身,左手再提起枪管提把,两手同时向后抽出枪身;压下枪托底部的定位片,转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