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丧钟_第一百六十一章 信使(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信使(二) (第2/2页)

打造成能为大清社稷鞠躬尽瘁的忠君报国之丈夫,这样做无论是对他还是对咱们都是皆大欢喜。”

    “恩师,他什么时候来拜见您?”黄孛要替曾国藩治疗牛皮癣的事情只有郭嵩焘清楚,左宗棠和李鸿章根本无从知晓,话里话外听出黄孛要来此地李鸿章急忙问道。

    “他说一月之内就从上海返回替我治疗顽疾,我知道这小家伙看病是假,想接走我的同窗好友张文礼的家眷是真,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下血本给我送来一副宋朝定窑的古棋,说什么只要赢他一局就归我所有,呵呵,我还真是期待啊!”

    几人围绕着黄孛的话题一直聊到子时未刻,从如何软禁黄孛不至变生意外,到如何分配新运来的军火,最后被李鸿章软磨硬泡要去大半,连鲍超大败太平军的要事都放在一边,曾国藩见时候不早,伸个懒腰笑道:“咱们这些老家伙被毛还没长齐的小兔崽子折腾了半夜,明日还有许多重要军务需要处理,都回去歇息吧,这么晚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信使惊吓咱们,养足精神明日随我一起前往渔亭犒赏鲍超的霆字营。”

    仿佛老天特意想要曾国藩不得安宁,话音刚落,大帐外突然传来人喊马嘶之声,这回进来的不单单是报过无数信的亲兵,身后还领着一位满头大汗的驿站官差,没等亲兵介绍,官差从身后蓝色包袱里拿出一个黄缎子卷轴,单膝跪地双手举着卷轴说道:“禀中堂大人,这是从京师传递来的十万火急圣谕!”

    曾国藩早看出这黄缎子来历,伸手就取到手里展开瞧看,字不多,就一行:著两江总督曾国藩进京救驾!

    一行字就吓得曾国藩一屁股坐进椅子里,感觉不妥急忙站起身急声问道:“就这点内容?”

    官差又掏出一封书信,落款竟然盖着咸丰的印章,搞得曾国藩莫名其妙,急忙取出信笺,原来是胜保代咸丰书写的一封手谕,大意就是英法联军马上打到北京城下,圣上已经离开京师躲进热河,蒙古骑兵和八旗兵难以抵挡,让曾国藩火速派湘军里战斗力最强悍的霆字营进京勤王,急急急!!!

    三个大大的急字吓得曾国藩又跌坐椅上,把告急手谕递给左宗棠,等三人看完之后比曾国藩强不哪去,一个个心惊胆颤,都没想到大清皇帝竟然被英法联军赶出北京城,急忙赶走闲杂人员重新坐到一起商讨对策。

    “嗨,看来今晚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过了半响曾国藩才开口说道:“你们说说怎么办?这霆字营是咱湘军的顶梁柱,若是把鲍超调走,今后跟太平军争斗免不了落了下乘,别说攻占天京了,就是自保都成问题!再说僧王僧格林沁,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蒙古铁骑,连他们都不是洋人的对手,调鲍超的五千霆字营进京勤王还不是rou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其实曾国藩还藏着一点自己的私念,害怕胜保借进京勤王的机会吞并霆字营,这位自命清高的满族贵族一向喜欢拉帮结伙挖别人墙角,什么绿营、八旗、湘军、太平军、捻军还是土匪团练,只要能为自己所用,全都许诺高官厚禄加以拉拢,没有一点原则,曾国藩在国难当头之时一时不好意思说出口而已。

    曾国藩不说,几位心腹幕僚不能装聋卖哑,年纪最轻的李鸿章首先自告奋勇跳出来,反正自己是小字辈,说错了也无所谓,咬文嚼字说道:“恩师,胜保这是想借刀杀人,借着进京勤王的机会趁机消弱恩师的力量,恩师千万不能答应他。”

    “少荃,你只看其一,未见其二,不去正中胜保下怀,在圣上耳旁编排咱们的坏话,什么狼子野心,说一套做一套,天天标榜君君臣臣,到了关键时刻见死不救,此刻圣上被洋人欺负的正无处撒气,一怒之下会把咱们老老小小全部斩尽杀绝,不去勤王是万万不可的。”

    “恩师,要不咱派季高的楚军或者我的淮军进京勤王?让那骄傲自大的胜保竹篮打水一场空!”

    曾国藩拿起信封指着咸丰的印章苦笑道:“你看看这是什么?信里让你派能征善战的霆字营进京勤王,你却把刚成立不久的新兵派上去,这和欺君之罪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掉脑袋?”

    左宗棠听着二人的议论,脑海里马上想起那位杀得洋人丢盔卸甲的黄孛,如果让黄孛把驻守六安的手下调来五千人马,全都配备上刚刚抢来的新式火枪,乘坐洋人的战舰顺海路北上勤王,说不定还真能发挥奇兵效果,打英法联军个措手不及,即免去了黄孛被软禁的厄运,又能解除曾国藩对他的顾虑,万一胜了那可立下赫赫奇功,凭着蒙古族的身份,其前程甚至可以直追曾国藩,越想越激动不已,忍不住嘿嘿笑出声来。

    “季高老弟,我们现在愁得恨不得豁开胸膛向皇上表露忠心,你倒是偷着笑出声来,难道你想出了什么好主意?”

    “哈哈哈,不错,我突然想出一个万能之策,”左宗棠实在忍不住狂喜,开怀大笑道:“涤生兄,如果你能按我的计策办,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跳出胜保所设的圈套,还能赢得保荐之功,让黄孛为咱们建立绝世功勋!”

    “黄孛?”李鸿章吃惊地问道:“他虽然在上海打败了洋人,可就那几百人如何北上勤王?”

    “少荃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从祁门到京师远隔几千里,而且多数是旱路,而从六安调出五千绿营兵到长江北岸只在几日之间,再用我们的水师战船护送他们到上海更是迅速无比。只要到了上海,就像嵩焘手下那位师爷所说,让黄孛这位太上皇雇上几艘火轮船,用缴获的那艘英国战列舰打先锋,七八日就可以兵临城下登上天津卫,出其不意打英法联军一个措手不及。”说到这,左宗棠动容道:“涤生,你们仔细想想,咱湘军、淮军和楚军加在一起有多少火枪?就算把鸟铳和抬枪全都计算在内也没有黄孛一半多,要知道黄孛抢来的都是最先进的新式洋枪,每人配两枝都绰绰有余,比鲍超霆字营还要威风八面,再加上那艘战舰上的百八十门大炮和一百多洋人雇佣军,如果还不能取胜,那咱大清真得举手投降,就像上次鸦片战争那样签下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继续在洋人的鼻息下苟延残喘,永世不得翻身!”

    左宗棠一番大道理说得三人都不住地点头赞同,郭嵩焘兴奋道:“季高此计我看可行,用六百多人马打败同等数量的英法联军,就凭这份战斗力非其它军队所比肩,中堂大人赶紧下手谕吧,让黄孛马上做好出征的准备。”

    “如果黄孛不愿意呢?”曾国藩摇头叹道:“谁都知道跟洋人打仗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他要是寻找借口推延下去耽误了行程,恐怕就是插上翅膀飞到京师也大事去矣,连带着我们都得搭进去。”

    “涤生兄,你不说黄孛这趟上海之行除了购买军火外,还想接回张文礼的家眷?那咱们何不卖黄孛一个人情,派人把张文礼的家人护送到上海去,然后深明大义,再许以高官俸禄,保证让年轻气盛的黄孛杀向京师。”

    “季高说得对,咱们大清敢跟洋人交手的少之又少,既然黄孛三番五次找洋人麻烦,就说明此人痛恨洋人,让他北上勤王是最好的人选,也许真会创造出奇迹来!”

    曾国藩在几位心腹幕僚窜掇下终于打定主意,站起身走到案桌奋笔疾书,少顷就书写完毕,叫来亲兵连夜把信用六百里加急传递黄孛,同时派心腹大将杨载福速回湖南长沙护送张文礼的家人到上海汇合,忙完这些已经过了四更天,一夜没睡的众人才各自散去,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