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疯一次 (第1/2页)
有些事情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更多的时候还得考虑关于自身的切实和实际因素,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想不想做,如果没有能力,那就早早放弃的为好。 这并不是圣斗士星矢。 那次,星矢被人打败之后跟雅典娜说我已经尽力了,雅典娜却开始鼓励他然后是疯狂的,鼓励支持到成心点燃了这个小伙子的信心,他开始燃烧自己的小宇宙。 就这样啊,被女神的劝慰冲昏了头脑的小伙子打败了敌人。 而在下一次。 星矢被神打到了,按理说,这次就算是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打败敌人了,这是神,可是呢? 雅典娜又一次说,站起来啊,我的勇士,在这种无良老板的劝导之下心事,像是磕了鸡血一样,又站起来了,这一次他开始燃烧自己的生命打败了一个神。 雅典娜就像是一个无良老板,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的员工,也就是星矢洗脑子,直至把他的脑子洗得干干净净,一心一意为自己而战。 为什么这样励志的事情,只能被拍摄成动画片呢,因为这些事在现实当中就是不切实际的。你不是圣斗士星矢,不会因为雅典娜的几句鼓励就能打败强敌。你也不会被无良老板洗脑而拼搏努力。 鬼月枭雄和林轩现在处于思想进步,但是能力有限的阶段,这个阶段很难做到完美的是非分明,你可能会因为一念之差,而进入无脑的拼搏努力也可能会消沉一下,然后默默地...消沉下去。 人与人构筑,形成的社会起主导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的“比较”。时尚是“比较”出来的审美,市场经济也是比较出来的经济,谁比谁活得更有尊严的“比较”更是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比较”同时还产生了“不比较”——它的所谓先验性正好是尼姑、和尚与神甫的营生,也是“华夏特色”这四个字的小黑板。另外,“比较”还产生了附加值,它在今天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破发点。 然而“比较”却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人总是在“比较”、或者“不比较”的禁锢中兜圈子,“不比较的人”也总以为自己比“比较的人”活得更超脱一些。 我想:自由倘若只是局限在这两极之中的话,那么自由的价值在年轻时代,渴望人生的大幕拉开之前已然失去了不少鲜活的颜色——因为它缺少主体论的支持,正如儒、道、释的哲学过分地去除“自我”后,精神也就失去了它的证明。 “华夏式的无所求”,或者说“无为”——有时候对于枉然的人生是一种嘲讽,是非常下流的掩饰与教唆。很显然,人没有现成在手的东西他是自然会感觉不安全,这不是用一种“修身养性”就能解决的问题。 即使真心实意练习“冥想”的人中也的确有可能有人会打瞌睡的,说出此真实存在的现象——这恰恰是我们文化中缺少的诚实。 比如我吧,在爱情上,我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爱我的,或者是有可能被我爱的,我自然也不会去爱。这是作为“人”相当可怜的一种理性,自然存在。 忽视此类客观,即便正义凛然地强调“浩然之气”也不过是没有思辨的虚妄罢了,比如关于“名与实的辩论”,在我看大多是缺少现实认识与主体的,只是在一个近似于辨证法的瓶子里瞎扯淡。 所以我一直支持华夏没有产生过哲学——这一观点。 我们在精神延续上总是在人性的曙光出现之前,宣判了这个人的“死刑”,在那个不可知的地方,人的“自由”犹如幽灵似地徘徊在悬崖上,不进不退,不知所谓。可叹,祖宗给我们一笔可笑的遗产…… 有时,你看华夏的山水画隐约会明白一些道理。它们大多意境悠远、气韵生动。 无奈何,却没有俏皮的喜感与实在的拙气,反倒只有十足的匠气,即使是“八大山人”这样的怪才,我也没有感觉到他对于现实的关爱,他有的只是愤怒与厌世的乖戾,它们排列在一起显然是无法消受反叛的,向内的压抑从来只有自戕的勇气。 大部分活在现实的中国人面临的情形也大抵如此。 “华夏式的生活”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