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笑抿恩仇 (第2/2页)
农村人就是这样,低头不见抬头见,谁有半斤八两大伙心里都清楚,谁家的底细大伙也都知道,用不着过于计较。即使心里再怎么纠结,面子上也要过得去。农村不同于城里,城里人关上门各家可以过各家的日子,农村相互间需要帮衬的地方多着呢!因此农村人之间也就不像城里人那么冷漠,即使人脑袋打成狗脑袋,说到底还是乡亲。 李老汉年纪大,有资历。但村里也有比自己年龄大的老哥们儿邻里,因此年年李老汉都要到下午才能抽开身去拜年。村里比李老汉年纪大的还真就不多了,这其中老秦大哥家和本家老嫂子那儿是必须要去的,老秦大哥身体还好,老嫂子的身体大不如前,年前又得了一场病,现在已经下不了炕了。从老嫂子家出来,李老汉心情较沉重,看来老嫂子熬不过今年了。村里一个个老伙伴都先后走了,他有一种兔死狐悲的苍凉也是人之常情。 在过年的时候,也就是大年初一下了一场中雪,天地间一片苍茫,北方的冬天终于有了冬天的韵味,新年也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息,“瑞雪兆丰年”嘛。这就是新的气象,新的开始,新的变化。但愿这一年一切都好,一切都顺心如意,就如同对联上写的:“上联‘迎新春诸事昌顺’:下联‘庆佳节五谷丰登’。横批是‘万象更新’”。这个对联是李老汉亲自选的,也代表着他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祝愿。 李老汉心情惆怅的踏着雪朝家的方向走来,身后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醒目的脚印。李老汉偶尔一回头看到了自己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他很有感触,自己走过多少人生路已无法统计,经历过多少坎坷也无暇顾及,只有七十三岁这个精确的数字概念证明他的人生的沧桑,“七十三”是孔子在人生路上仆倒的年龄,圣人没有跨过的历史年轮,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坎儿”,“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古代的人,到了暮年,其实每一年都是一个“坎儿”,现在的人又何尝不如此呢?那些老街坊邻居一个接一个的谢世就说明了一切。这是人生的一个坎儿,他毫无疑问是会顺当跨过的,他从不迷信,他有这个自信。
李老汉没有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途,他的目标是前面,是家的方向。他也很少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总要向前看,目标永远在前面,希望也永远在前面。在过去孩子小、生活困难的时候他总这样激励自己,“走过去,向前方,今后全是好日子”。这曾是他的前行的驱动力与奋斗的目标。他如今老了,对人生没有过多的追求了,他也无须再奋斗了,只有安享晚年的宁静了。他的目标都算是实现了,孩子都有出席,日子过得都顺畅,他心里很满足。他的一生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产业,他没那个能力,即使有他也不想那样。小时候读诗书的时候他就读过“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他正是依照这一理念教导孩子,才有了子女现在的事业。“今后全是好日子”,那是毫无疑问的。 再过几个月孙子也将结婚了,成了家也就标志着一个人真的长大了,独立了。这是李家的一个大喜事,他该高兴才是。可是他却怎么也摆脱不了心底的失落感,孙子在武汉,武汉、沈阳那有好几千里的路程呢,就算飞机再快,那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自己要强了一辈子,老了老了怎么对后辈居然有如此深的依恋感呢,他有点弄不明白,也觉得有点难为情,他努力说服自己不要这样感情用事,但那种情感是不由自主的,这大概就是老年人固有的心态吧,希望子孙绕膝,合家欢聚,享受天伦之乐吧! 李老汉一直希望每年自己的所有的儿孙们能聚在一起几次,以前这个愿望很容易实现。但自打小儿子结婚之后,自打孙辈都陆续长大之后,他发现他的这个愿望越来越难以实现了。等再过两年,孙辈都相继成家这个愿望恐怕就会变成一种奢望了。 前些年就算过年时聚不到一起,但每年六月李老汉过生日时,一大家子十一口人还是可以聚到一起一次的,但自打李志远到武汉上大学,全家人就再没有聚全过,这是李老汉的遗憾。现如今孙子把家安在了武汉,恐怕以后更难聚全了,等外孙子和孙女都长大之后,到时候人更多了,也就更分散了,团圆的愿望岂不更是只可奢望不可诉求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