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全是好日子_第064章 农家苦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4章 农家苦乐 (第1/2页)

    人生怎样才算是圆满呢?“彩云易散琉璃脆”,好的事物都是难以持久的,拥有了就要加倍的珍惜。

    这个世界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题,让我们有时无可是从。李老汉的愿望是那么的简单,简单的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可实现起来又是那么的艰难。幸福有时也很简单,放弃不可奢求的愿望,其实也就回到了幸福的起点。

    李老汉实在是个很幸福的老人,只要他自己不去纠结那些烦恼。放下心里的包袱也就实现了人生的救赎,佛教中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李老汉的烦恼不仅就这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动迁的事儿。

    与别人热切盼望动迁不同,李老汉是不希望动迁的,持这种想法的人全村恐怕没有谁了。别人盼着动迁是为了摆脱农村的生活,过上城镇人的日子;渴望得到补偿款,渴望住上楼房。但李老汉却不愿意离开农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他喜欢这种自然恬静的乡村生活意境。

    他不愿意离开李家世代居住的老院子,这是李家的根脉,更是李家的福地、龙兴之地。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

    他喜欢这种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喜欢自己亲手点缀生活。

    他乐于享受田园之乐,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蔾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他喜欢体验这种悠然、宁静的生活乐趣。

    他眷恋着他生活了一辈子的这个院子,他真的是舍不得离开啊!一个老人这么简单的愿望恐怕也注定是要落空的了,因为动迁是无法避免的了,因为又有些消息传来了。

    淡淡的悲伤时时的侵扰着他原本平静的心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多美的画卷啊!

    城里的景观都是人造的,做作而拙劣,小气而凌乱。花木修剪得看似很整齐,但扼杀了物性,无论怎么精心雕琢与修饰,都难掩效颦的丑态和添足的嫌疑。顺应自然杂乱也是天成的和谐,违背自然工巧亦是经营的败笔!乡村的气象则是浑然天成的,野性而磅礴,自然而大气,草木无需装点,各自参差错落,尽情张扬着生命的活力,律动着生命的节奏。

    但社会的进步是无法阻碍的,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城镇化的步伐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村民们渴望逃离农村的心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真的扪心自问,如果想真正的享受生活,城里的喧嚣与嘈杂,忙碌与拥挤,还真就无法和乡村相比。乡村更适合养心、养生。英国人逃离伦敦就是个例子,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也会返璞归真的,到那时乡村就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但现在还不是那个时候。

    新年过完了,一切都该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过了春节,在节气上就过了立春。“春打六九头吗”,到了六九天气就不那么酷冷了,白天也在偷偷的抻长,夜晚在逐渐的缩短,太阳也渐渐地向北回归了,我们直观看到的太阳也逐渐变大,太阳升起的地方也一点点的北移。

    民谚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但东北的气象没有那么的和煦,这个民谚应该是更适合淮河流域的气象条件。我们这儿即使过了九九,也无法“河边看柳”,至于河开、燕来那更是远的事呢,但天气正在逐渐变暖确是真真切切的体验。

    过了新年,蛰伏一冬的人们也开始新的忙碌了,家家开始准备春耕了,筹划着买多少种子、化肥等事宜了。李老汉的地都已经承包出去了,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但他也得考虑今年买多少只鸡崽儿、鸭雏、鹅雏,也要抓一只小猪、两只小羊。不管是否动迁,日子是要照过的,既不能杞人忧天,更不可守株待兔。

    王老三就没有李老汉这么轻松惬意了,他得谋划买什么品牌的种子、多少化肥、多少农药,他对这些事情实际上都不太在行,说穿了,他根本就不是个称职的农民,对种地没有悟性。现在玉米种子的品类五花八门,每年村民们买的种子都不一样,新的品种也层出不穷,常常弄得王老三不知所措。

    每年的都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看出谁家的种子买对了。种子既要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也要符合当年的雨水条件。

    每年的具体的气候条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