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农家苦乐 (第2/2页)
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年头风大些,有的年头风小些;有的年头雨水多些,有的年头雨水少些;有的年头春旱严重些,有的年头春旱轻微些;有的年头霜期来得早,有的年头来得晚;有的年头积温多些,有的年头积温少些。这些条件都制约着、影响着庄稼的长势与成熟度,也影响着一年的收成。 买种子时就要考虑不同种子的适应性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有的品种更适合干旱些的条件,有的对雨水要求高一些;有的生长期略长一些,有的略短一些;有的株杆高些,有的矮些。株杆高的就怕风,矮的就更加的耐风。因此买种子说到底也跟赌博一样,只有到秋后才能看出谁赌赢了,买对了。王老三不仅对这些一窍不通,就连对春天土地的墒情也不懂,他不知道冬天有多少降水,土地墒情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春天易发生春旱,这都是农民们种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农民靠天吃饭,这句话目前基本还是适用的。 别看王老三对于种地的行当是个外行,但他从不肯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的贫瘠,村民们在一起谈论时他总是发表意见最多的一个,也是最踊跃的。当然他也不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他通常是把昨天从那个地方听到的一些经验今天搬到这个地方,明天再把今天学到的挪到明天的议论场地上。也就是现学现卖。 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要常到李老汉家里来聊天,话题总无外乎和种地有关。他也总是对自己的见地和看法侃侃而谈,然后就是仔细倾听李老汉的观点和意见,回到家之后根据他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进行备耕工作了。
生活中有许多时候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证,会发现许多事情事实并非如此。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求证真相。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的那个拜伦或者是雪莱的什么诗人说过这样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一句简单的名言。简单得就像出自邻家小女孩之口,“星期三到了,不去幼儿园的日子还会远吗?”或者“mama都下班了,爸爸回来的时间还会远吗?” 是的,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很遥远了。星期三到了,不去幼儿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现在春节都过去了,春天已经款款而来了。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携带着春天的一些信息。 冬天正悄然地一层层的褪去严寒的面纱,一步步的离我们远去。北风逐渐减弱了,在天气预报上不那么频繁的听到西伯利亚与贝加尔湖的名称了,干冷的高气压正在消弱,暖湿的气旋正在加强,风多是从南面刮来,虽然大,但并不像北风那么凛冽。 以前儿子曾问我:“爸爸,春天为什么南风这么大?” 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儿子就说:“那是因为春天着急了,想快点跑过来。” 我惊愕,这个答案很有新意,想想也的确是那么回事儿。春天似乎真的奈不住性子,等不及了,想把它来到的消息早些告诉每个人。 前些年在议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劣时有一个常被引用的故事。一次老师考自然常识,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的答案是“水和泥土”。一个小女孩颇具想象力的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很美,很富有诗意,但遗憾的是老师没有认可小女孩的答案。儿子的回答和这个小女孩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因为只有孩子思维才没有任何的局限,才有如此浪漫的答案。我们也就不要总局限成年人的思维,让雪融化成春天吧! 冬天过去了,蛰伏的动物都随着煦暖的春风苏醒了,休眠的草木也都在体内涌动、孕育生命的活力,树木的枝条变得柔软了,小草在地下积聚着破土而出的力量,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蓄势而发,包括动迁的消息。动迁的消息随着春天的气息从四面八方传来,又向四面八方传去。 这样的消息在村子里传播,在村子间传播。村民们,尤其是王老三惊喜、期待;李老汉等待、无奈。 动迁的消息真的愈来愈浓了。在四月初的时候城镇东边就有一个村子开始动迁了,动迁来得太快了,那个村里的老百姓有点措手不及。据说在那个地方是要兴建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园。这无疑对于期待的人来说又是一剂强心剂,这也更印证了那些消息都是有根据的,并非空xue来风。村民们的兴奋溢于言表,王老三更是喜上眉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