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5章 乡村四月 (第1/2页)
王老三听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就立即来到李老汉家,他需要有人和他共同分享这个喜悦,尽管他找的对象不妥,但他顾不得那些了。李老汉不是一个可以产生共鸣的人,却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他从不驳斥王老三话语中的明显偏颇与纰漏,因此王老三喜欢和李老汉唠嗑。 王老三照例侃侃而谈,描绘着幻想中的种种美妙前景。他劝李老汉,别再养鸡养羊了,看样子等不到冬天了。王老三断言,用不了许久,村里家家就得盖房子。 “哪还有地方盖房子,园子里树苗比大葱还密。” 李老汉不敢苟同王老三的观点,反驳道。 “到这个时候了哪还顾得上那些破树啊,铲了盖呗,房前屋后全得盖满,必须地!” 王老三信誓旦旦地说。 “那不有点白瞎了吗,种树投进那么多钱。” “我说大哥,哪头大还看不出来吗?一棵果树给几个钱,跟违建房比起来那就是九牛一毛。想趁机发大财,必须得有魄力。有那么句话吗‘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个时候就得丢下芝麻捡西瓜。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咱活这么大岁数,赶上过几回动迁,不就这么一次吗!” “瞎折腾,劳民伤财。” 李老汉很是感慨。 “老李大哥,你还真就别太犟,这也怪不得咱老百姓,政府动迁没个准章程,你说让咱老百姓咋办?老百姓逮个空子不就得钻吗,关键是你弄点啥他都给你钱啊,那是真金白银啊,一沓一沓的票子。XX村的老百姓都后悔死了,都赔了,傻了,家家都没有多少动迁费,措手不及啊,没有经验,没见过大钱!咱们这好了,有充足的时间,也有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我跟你说,大哥,那些人肠子都悔青了,咱可不能步他们的后辙。他们都把水给咱趟好了,咱知道多深多浅了,咱们在不多捞点儿,也对不起他们呀,更对不起自己了。天上掉馅饼你都不接,你说,那怨谁啊!” 李老汉沉默的吸着烟,他并不相信“天上会掉下来馅饼”,这句话向来是用来讽刺和规劝那些痴心妄想的人,没想到自己这么务实,王老三那么痴心妄想,他居然用这句话来劝自己,简直就是滑稽。李老汉继续吸着烟,但有王老三在,谈话就永远没有尴尬的时候,王老三总能旁若无人的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到最后他又煞有介事的对李老汉说: “老李大哥,听兄弟一句劝,这回你可别再固执啦。也盖上房吧,不然你这么大的院子真就白瞎了,多可惜啊!” 李老汉轻轻摇摇头,对王老三说: “盖房的话,你那树不白栽啦!” “大哥,你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这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多捞点儿钱吗。就算你种树那事儿挺过去了,蒙对了,但盖房这事儿可不能马虎了,兄弟我可提醒你啦!” 李老汉还是不置可否,他还是不想接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王老三知道自己也是白替人家着急,人家也不差钱,不像自己急着用钱给儿子娶媳妇。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什么用,就别自找没趣了,王老三又聊了一会儿,就回家了。 城市有城市的繁华,农村有农村静谧。人们渴望拥有繁华,也希望享受静谧。在现在的中国,这是很难实现的。人们只能做出取舍,拥抱繁华的渴望远大于享受静谧的需求。 农村真的有农村的乐趣,李老汉注定是个孤独的守望者,他恐怕真的不能再享受农村的恬然的生活了,他的老宅恐怕也将不复存在了。他孤独、失落,他伤感、留恋。 王老三理解不了他的伤感与失落。王老三的内心是激动,甚至说是躁动的。不仅是他,整个村子都躁动、沸腾了起来。 王老三的确说对了,动迁的消息令村民们激动而又急迫,杜长富等人大张旗鼓的宣传施工建房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村民们真的纷纷开始着手盖房了。 如果说王老三有眼光,我们就更应该佩服杜长富有见地。王老三成功预测到了盖房这个事实,杜长富的眼光比王老三远多了,因为杜长富早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巨大的商机,并且成功的运作,组建了施工队,现在就到了杜长富开始忙绿、赚钱的时候了。 杜长富现在真的很忙,工期排的满满的,家家都需要早早的预约,有的关系好的就要说个人情,加个塞儿,有的甚至不惜抬高价码,以求快些给自家建房。杜长富很忙,整个村子顿时变成了一个大的工地,场面甚为壮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