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太后 (第1/2页)
十五天后,官兵果然撤离了龙月主岛,驾船驻扎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六个附岛上。压抑多年的龙月民众扛着大锤和镐头纷纷奔向白津,第一时间里将建在白津上的那座土石城楼给砸了个稀巴烂,推倒城墙,将那些砖头统统丢入海中。 这时正值六月,小目刚刚满了七岁。那些天的晚上,新月升起,那一轮美丽的月牙每一天比前一天更加丰盈。 一个清晨,一艘华丽的大船接近了白津,它的周围还有几艘小船护航,船上全是朝廷随行而来的御林军。那便是太后南下的船队。 在那之前,段延俊便已得到消息,他率妻子儿女以及龙月岛上无数岛民站在白津上迎接。 那时的白津也变了模样,洁白的灯塔上挂上了龙月岛的巨大蓝旗,在风中从容轻摆,那旗子是海蓝色的底,中间是白色的龙形、浪花、银色弯月构成的美丽形状。塔顶的瞭望台的栏杆上拴满了七彩的彩带,长长地垂下来,在风中轻盈地飘舞着,宛如正舞蹈的少女。白津沿途装上了七彩遮阳顶篷,栏杆上也系满了彩带,缤纷的颜色让白津也变得欢快起来。 船一泊岸,段延俊便带着家人来到船上,他让子女们先在外面静候,自己和蝶衣去船舱拜见母亲。 太后已年近七十,满头银发,面庞丰腴,一身贵气。她气色很不错,只是一双眼睛已浑浊,已看不清眼前的任何东西了。 当段延俊一走进去时,站在她身边的一个圆脸的娇俏小女孩便凑近她耳朵小声地道:“奶奶,伯伯和姑姑来了!玲珑出去了。” 那正是玲珑。此时她穿着宫中女官的衣服,一脸稚气地伴在太后身边。她说完便蹦蹦跳跳跑到段延俊夫妇身边道:“伯伯,姑姑,玲珑来了!要跟玲珑讲故事哦。”说完咧嘴笑着出去了。 太后在座位上急急地喊道:“俊儿在哪里?” 段延俊心中一阵激动,匆忙几步上前握着母亲的手,跪在她跟前:“母亲!我在这里!多年不来见你,真是大不孝!” 太后握着他的手,又伸手摸索着从手臂一路到肩膀,再到他脸上,一双浑浊的眼中淌下泪水来,她哭了许久才能说出话来:“这么些年没你消息,我一双眼都哭没了。现在你终于回来了,我却看不到了!” 段延俊含泪心酸地道:“这些年应该早些来见母亲,请母亲原谅!!” 太后道:“不怪你,不怪你!是你兄弟对你下了狠手。知道你还活着,我就高兴得不得了,幸好我还一直留着这把老骨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段延俊道:“母亲一定要多保重身体,以后就住在这岛上,让儿孙们都好好侍奉你。” 太后听了直点头,道:“好!好!我一定要住久一些。对了,我那蝶儿在哪儿?她好起来没有?” 蝶衣不忍打扰他母子重逢,一直站在一旁安静地陪着落泪,此时才上前请安道:“拜见母亲千岁!蝶衣已经全好了!” 太后伸着手道:“好!那就好!快来这边。” 蝶衣倾身上前,伸手握着太后的手。 太后一手牵着一人,安然而感慨地道:“幸好你们都安好。怪我一直糊涂,姻缘乃是天注定,便是老天也舍不得你们离散!蝶衣被蔵在那么偏远的地方都能给你找到,这是老天爷都向着你们!我真想告诉先皇,我们当年真是糊涂了!” 蝶衣安慰道:“母亲,咱们不提那些旧事了。我们不曾去大理拜见,劳烦母亲这么远地来看我们,实在是不应该!” 太后道:“呵呵,不辛苦的。现在眼睛虽然不济,身子骨倒还能动弹,记得上次来这里已是十七年前了!” 段延俊道:“是有那么多年了。孙儿孙女们都快十七了,当年来时他们正好要出世了。” 太后听了,道:“是的。那我的孙儿们呢?” 段延俊道:“长子和次子还未归来,小的三个都已在外面等候着!” 太后听了大喜道:“是么?快,快叫他们都进来,我得抱抱我的孙儿们!” 蝶衣便立即来到门外叫儿女们进来。 相比门内母子久别重逢的喜悦,门外的情景则有点怪异,恪文和小昭两人牵着小目,正和玲珑面对面站着。因为太后在内不得喧哗,几个人互相瞪着眼都不说话,几双眼睛转来转去的审视着对方。听到蝶衣喊,四人便进到船舱中。 蝶衣道:“快,见过祖母!” 恪文小昭和小目三人齐齐地跪地拜见太后。 太后道:“来,到奶奶这里来。” 恪文和小昭便上前,各自很讨巧地叫道:“奶奶!” 小目经母亲教着练习了好多天,终于也能跟着叫了一声奶奶。 段延俊在一旁道:“母亲,这是恪文,这是庭昭。” 太后惊喜地道:“啊哟,是那对龙凤胎么?” 段延俊道:“是。” 太后伸手摸着孙儿孙女,各自细细摸了两人的脸,赞叹道:“真是天赐的金童玉女,稀罕啊!” 蝶衣牵了小目也走上前道:“母亲,这是小目,在大理出生的那个孩子,是个小孙女。” 太后听了一惊,道:“啊呀?这孩子也找到了?” 蝶衣道:“是,小羽把她带走的。当年要不是有母亲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