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六章 会试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1/2页)
谢慎也确实很享受这种感觉。要知道会试的主考官是可以全权决断考生的名次的。而到了殿试主考官就变成了皇帝陛下,谢慎这样的内阁大学士只能称之为读卷官。 一字之差,权力却是天壤地别。 十来名读卷官共同商讨一个前十名的名单交给皇帝陛下排序,具体名次完全看他老人家的喜好。 “嗯,那本次会元便点选此人吧。其余优秀的文章也一并拿来,本官点选出前十。” 虽然会试的名次没有殿试那么关键,并不直接决定进士名次,但那好歹也是一份荣誉啊。 万一殿试发挥不好考了一个三甲同进士,若是会试名次靠前也可以吹嘘一番,不然同榜同年面前怕是连头都抬不起来。 顾鼎臣将十来份优秀的文卷递给谢慎,恭敬道:“小阁老,这都是本次会试出众的卷子,您来看看。” 谢慎展开卷子一一看来,虽然没有方才那篇那么惊艳,但也是言之有物,十分精彩。 他将名次排好淡淡笑道:“诸位辛苦了,放榜之后本官会奏请陛下,奖赏诸位的。” “多谢小阁老。” 众人一齐高呼。 谢慎转向顾鼎臣道:“九和啊,随我出来走走吧。” “下官遵命。” 顾鼎臣态度恭敬道。 二人先后出了公署,谢慎便问道:“这次会试阅卷一直都是九和在cao劳。阅卷能如此顺利,九和你功不可没。本官这便奏请陛下,请陛下擢升你为礼部右侍郎。” 顾鼎臣闻言大喜。 礼部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无奈他朝中无人,虽然翰林修撰出身,但在东宫蹉跎了好几年还没有晋升的希望。 这次会试他便使劲浑身解数表现自己,在不影响谢慎权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展现价值。现在小阁老看到他的努力与能力终于决定提拔他了,顾鼎臣如何能不喜。 大明的读书人向往的终归是权力,六部便是诸衙门中最重要的。礼部虽然实权不如吏部户部,但胜在清贵。要是想进入内阁,在礼部镀一层金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退一万步讲,即便最终顾鼎臣不能入阁,但做到礼部侍郎已经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了。何况礼部侍郎递补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官居二品简直是顾鼎臣梦寐以求的。 “下官只是尽心做事以报效朝廷,不敢言功。” 虽然顾鼎臣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却不能说出来。文人嘛,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吃相太难看了可不行。 “九和此言差矣。有功就是有功,陛下一向是赏罚分明的。”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九和你是翰林出身,又在东宫做过谕德资历是足够的,出任礼部右侍郎不会有任何问题。若是有人质疑,你叫他来找我。” 这半开玩笑的说话方式竟把顾鼎臣逗乐了。 “小阁老倒是风趣。下官若再不答应就是不识趣了。” 聪明人之间交谈从来都很简单。 顾鼎臣知道谢慎是下定决心捧他,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激之情。 “好好干,大明需要你这样的栋梁。” 谢慎拍了拍顾鼎臣的肩膀笑道:“本官可等着你分忧呢,别让本官等太久啊。” 谢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顾鼎臣心潮澎湃。 小阁老莫非是在暗示将来会推荐他入阁? 若真是这般顾鼎臣可真要飞黄腾达了。 明代有非翰林,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规矩,顾鼎臣是状元,入仕即授翰林修撰,硬件条件上自然没有问题。 但符合硬件条件的人多了,内阁却总共就那么几个位置,大部分还是老家伙占着。 顾鼎臣这样的新人要想冒头没有贵人提携是绝不可能的。 谢慎如此诚心待他,让顾鼎臣都不知该如何表示了,只想着这条命算是卖给了小阁老。 “本官还有些公务处理,先回内阁了。九和啊你也回去吧,把所有名次列出来,后日就要放榜了。” “下官遵命。” 顾鼎臣冲谢慎深施一礼,目送着谢慎离开了礼部。 ...... ...... 两日后,会试正式放榜。 考生们汇聚在贡院外,拼命向前挤去。 榜上有名的狂呼狂欢,榜上无名的黯然神伤。 但比起三年一科的常规考试,恩科本就是额外的机会。故而即便落榜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唐寅跟一众考生一样从人群中拼命挤出一条道来,好不容易来到最前一排又险些被一个大胖子挤出去。 踮着脚尖扫了一眼,唐寅竟在第一列第一位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确实是他没有错! 虽然唐寅很自信,但真正得中会元后还是欣喜若狂。 唐寅的科举之路走的异常艰辛,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实属不易。 现在考中会元证明他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天爷还是开眼的。 “恭喜伯虎啊!” “恭喜恭喜!” “唐会元今日可得请客。咱们凤仙居走起来!” 几名与唐寅一同从苏州赶考的士子见到唐寅高中会元皆是开口祝贺。 唐寅一一拱手还礼,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人有时活着求的就是一个认同感,对于读书人来说获取认同感的最好方式就是科举。 科举上没有成绩,便是作出再多的诗词又用何用?除了一个才子的虚名外别无用处! “哪位是新科会元,苏州府唐寅唐伯虎?” 皇榜旁,一名书吏扫视人群急切的问道。 “在下便是。” 唐寅清了清嗓子向前迈了一步。 “唐会元,请跟着小的来,按规矩唐会元应去礼部拜谢考官。” “自该如此。” 唐寅点了点头轻声道。 所有人都朝唐寅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虽然会试排名并不等于最终的殿试排名,但这至少是一大荣誉。 说出去,老子是会元不是无比拉风的吗? 从贡院到礼部要穿过整个京城。 好在那吏目给唐寅备了马不然得走上小半天。 唐寅来到礼部大门前,在门官的侍奉下翻身下马,又被在胸口前插了一朵红花这才神清气爽的踏入礼部。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