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会试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2/2页)
..... 按照大明的旧制,殿试后有琼林宴,类似于乡试后的鹿鸣宴让考生彻底的放松狂欢。 但现在显然还不是狂欢的时候。 虽然会试结束就等于考中了进士,但毕竟还有象征性排名次的殿试,总不能不给天子面子提前狂欢吧? 虽然不能狂欢,但照理确实应该拜见主考官。 毕竟经此一试后,所有得中的考生就是会试主考官的门生了。 在大明朝,座师与新科进士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贯穿仕途始终。 唐寅是会元,自然是必须拜见主考官的。 让唐寅有些意外的是,礼部衙门里并没有其余高中的考生。 这便有些奇了,正当唐寅疑惑的驻步不前时,那书吏笑着解释道:“唐会元莫要见怪,小阁老怕接受太多考生拜见,影响他们备考,故而只叫您一人代表他们了。” “......” 唐寅听到这里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谢慎可真会替考生着想。但这样一来,唐寅的快感便降低了不少。毕竟高中的喜悦还是应该在同榜同年的恭维中才能得到放大。 随着书吏绕过影壁来到一处低矮的公署前,唐寅深吸了一口气。 在他面前站着的不就是谢慎吗? 他二人在苏州沧浪亭相见时可不是这种感觉。那时他只觉得谢慎是个闲散的文人,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而眼前的这个人明显是个久经官场磨砺的大人物。 “学生拜见恩师。” 唐寅虽然觉得有些别扭,还是做足礼数冲谢慎深深施了一礼。 谢慎微微点头,笑道:“唐会元的文章本官和一众同考官都看过了,确实是鞭辟入里。你得会试头名实至名归。” 谢慎当初看到文章时并不知道是唐寅作的,后来得知消息也是惊讶不已。 毕竟唐寅已经放浪形骸多年,才温书半年多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这个天赋实在是可怕。 怪不得有的人天生就是为了科举而生的,随便写写就能中进士入朝堂。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最多混个秀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多谢恩师夸耀。” 谢慎冲旁边的顾鼎臣点了点道:“这位是副考官顾鼎臣顾大人,你也一并见过吧。” “学生见过老师。” 唐寅微微扭过身来,亦是冲顾鼎臣见礼。只不过这次称谓却是从恩师变成了老师。 毕竟恩师只有一个,老师却可以有多个。 从开蒙的蒙师,到授业的业师,数不胜数。 “嗯,你的文章很有味道,希望你能不忘初心,报效朝廷。” 顾鼎臣拿捏了一番说辞,他既不能说的太强势,这样会抢了主考官谢慎的风头。但也不能太含糊,这样明显会失掉气场。 毕竟副考官是仅次于主考官的人物,若是跟个花瓶一样会叫人笑掉大牙的。 “多谢老师。” 唐寅虽然比顾鼎臣还要大上几岁,但在官场资历上却是实打实的小字辈,态度恭敬一些总归没有错。 谢慎和顾鼎臣又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抽身离开了礼部,唐寅接着一一拜见了同考官。 同考官是阅卷官,虽然唐寅的卷子是顾鼎臣和谢慎亲阅的,但他并不知情,故而对同考官一一行了大礼。 其实他是十分想追上去和谢慎聊聊的。二人自苏州一别后已经大半年没有好好聚过了。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行的。 毕竟谢慎是主考官,若是让有心人得知他们私交甚好,恐怕会给谢慎惹来不小的麻烦。 还是等到殿试结束后再去拜见谢慎吧。到了那时,一切尘埃落定,即便有人想要嚼舌根子也张不开口了。 结束了拜师,唐寅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苏州会馆。 此时的苏州会馆大门前早已挤满了等候的同乡士子。 唐寅中了会元,为苏州争了一口气,几十年来被吉安、绍兴压制的恶气终于可以出了。 “伯虎回来了,伯虎回来了!” “唐会元,你可一定要再夺状元啊。这样咱苏州也有一位大三元了。” 唐寅曾是南直隶的解元,后来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被革除功名,解元名头自然也就除去。 但去年天子恢复了唐寅的举人功名,理论上来说称呼唐寅为唐解元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 现在这个称呼又可以改一改了,唐会元,嗯,比起唐解元来似乎更拉风一些。 “老夫真是为伯虎感到高兴啊。” 贾和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本来唐寅被自己内侄刘祜偷了文稿,弄的贾和心情很差。但现在这些阴霾都被一扫而空。 现在还有谁会去关注唐寅失窃这种小事情?大家的目光都汇聚到唐寅高中会元上。 那可是全苏州士子的大喜事,苏州会馆也会跟着火一把。 以后说出去,唐会元住过的屋子怎么也得是三倍,不,是十倍价格! 唐寅的心情自然也是极好,他冲贾和拱了拱手道:“多谢晖宁兄,唐某初来京师时多亏了晖宁兄照拂。” 这话说的贾和乐开了花。 好嘛,他贾和果然没有看错人,唐寅不是个不懂感恩的人。 “来来来,咱苏州父老为你准备了一场庆功宴,今夜当是不醉不休!” 作为苏州会馆内年龄最大的人,贾和来说这句话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唐寅却是有些惊讶。 “这......诸位的好意唐某心领了,酒宴就不必了吧?” “伯虎啊,你这是哪里话。中了会元可是顶天的好事情,怎么能不庆贺呢?” 贾和上前一步,热情的拉起唐寅的手,阔步往里走去。 “朝廷不办酒宴,同乡们给你办!” 唐寅知道推脱不了,便咬了咬牙应允道:“既如此,唐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心中却道千万不要喝的烂醉如泥,现出丑态啊。 唐寅是这场庆功宴最大的主角,酒宴之上,吴中才子们纷纷冲唐寅敬酒,唐寅也实在一一喝了下去,没过十几杯便眼神迷离,醉意盎然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诚不我欺,诚不我欺啊!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