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133章 首飞 1 (第2/2页)
,货舱上有自备的起重设备和移动设备,最大单件运载能力为二十吨,在舱壁的两边有四台机械手臂,可以通过cao控用来在太空释放卫星和收取报废的卫星。 在太空中,进入这个舱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密闭的宇航服,因为此空间是没有氧气的,再往后是航天器的能源舱室和主推力发动机室。” “谢谢,各位观众,这次的现场采访就到这里,下午三点的新闻发布会,将公布这次飞行的具体人员名单和飞行试验任务,我们将持续关注,央视记者倩薇在九泉现场为您报道。好了,我们将画面转交给演播室。” 摄像师的画面停留了很长时间,现场的地勤人员开始将这次即将发射的六颗卫星装进货舱。 下午三点,赵宏与其他两位院士、这次发射的总指挥、首飞指挥长、航天员等人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宣读名单后,电视机前所有观众都赶到很惊讶,华夏第一次载人航天居然多达九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宇航员五名,一名是指挥长,四名cao作员,两院专家三名,央视记者一名。 三名华科院的院士,赵宏的身份是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总顾问,报出的年龄是四十岁,与指挥长一样,看上去比较健壮年轻,大家都可以理解,而另两位都是六十岁出头,头发都花白了,能够承受航天飞行的加速度吗? 还有记者安然,很年轻的小伙子,仅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简单培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普通民众的航天梦将很快就能实现。 坐在发布会大厅后面会议室的央视记者安然,虽然早知道自己入选了这次出征的名单,但是听到前面发布会读到自己名字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在会议室里来回走动。
其他四位负责cao作的宇航员虽然没有上过太空,但心理素质非常好,平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墙上的发布会转播屏幕,这次宇航员中唯一的女性王亚平见安然走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说道:“安然,你这种状态能上太空?别到时兴奋过头了,明天爬不起来。” “对对,王姐说的有理,我要保持安静,我是安然,要安如泰山。”安然找个位置做下,嘴里不停地念道,平复内心的激动。 发布会宣布,这次飞行的时间预计六十一小时二十六分钟,将于明天清晨六点十一分起飞,在太空进入两千三百二十公里到两千四百六十公里的近圆轨道,释放六个科学实验卫星,用于对水蓝星大气环流检测,为气象预报、台风、海潮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飞船将回收在近轨道运行、已经报废的澳洲探索频道的一颗通讯探测卫星。 发布会后并没有记者提问的环节,回到会议室,元首等中央领导已经来到现场,与大家一一握手,做着交谈,再三关照一定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完成这次星际飞船的首飞任务,他将亲自为明天出征的航天员送行。 华夏航天事业飞跃性的突破,人类第一艘以航空器方式起飞的星际飞船即将引来它的首飞,自然也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关注,各国媒体将视线都集中了过来。 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能够了解一些飞船的数据及承载能力等已经足够,但是对于专业从事航天技术的科学家们来说,从当天的新闻频道中获取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有着非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燃料、发动机、遥感通讯、加速能力、续航能力、最大航速、所用材料等等,所以大家都在关心明天的发射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月十四日凌晨四点,央视新闻频道在现场的六路报道团队,已经开始全程直播,心急的观众也早早起来,打开电视,观看发射前的准备。 星际飞船停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跑道上。根据报道,跑道上铺设了一层十五毫米厚的蓝色“蓄能涂料”,即使在冬季大雪纷飞的日子,星际飞船的起降也不会受影响。 傍边还用其他色彩标注出各个功能区,跑道两边灯火通明,各种警卫、保障车辆沿着跑道边缘在巡视警戒和运输,人们都在忙碌着做最后的准备。 五点三十分,简短而又隆重的出征仪式开始,五位宇航员和三位院士和一位新闻记者身穿蓝色宇航工作服,头戴压沿布帽,与元首等领导一一握手,在雄壮的音乐声中,在送行人群的欢呼声中,提着作业指导包,精神抖擞地走到梦想号的前舱下面,聂常胜按动遥控器,底舱门缓缓打开,扶梯延展伸出,大家依次登上,在舱口回身与人们挥手告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