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御前会议 (第2/2页)
宗鸡犬升天以后,更加的放肆起来。他性情残暴,经常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而且非常的自大。别人都非常看不起他,但由于他的姑母是武则天,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了。 这时,纳言(鸾台的最高长官)武承嗣也在一旁对这个堂弟称颂有加,还向武则天建议让他做行军大总管、领兵讨伐突厥。武则天感到自己的面子都快挂不住了。为什么我武家的人都是这种货色,一点儿长进儿都没有?突厥要是能打早就打了,还用得着他们在这儿起哄!薛怀义曾经两次带兵迎战突厥。但默啜根本不同他交战,见大周军队逼近,果断就带着劫掠的财物和百姓北归大漠。薛怀义两次追击都没有得到半点儿成果,带着十万大军在大草原上武装游行,空手而归。默啜可汗是个聪明人,抢了东西就走,一点儿亏都不愿意吃。倒是大周每次都大兴兵丁,劳民伤财,却始终都解决不了北部边患。 更何况,即便是打,武懿宗这种货色能是阿史那默啜的敌手吗?武则天幽幽地扫视了那些列席御前会议的高级将领。右羽林卫大将军武攸宁,胖得恐怕连战马都驮不动。让他去带兵,顶多也就能欺负一下内卫;打突厥,他还真没有那个能耐。右骁卫大将军武攸宜是个连纸上谈兵都办不到的人。别说兵器了,他当上大将军之前连兵书都没摸过,怎么带兵打仗?鹰扬将军曹仁师和左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倒还可以用,这些从军营里摸爬滚打上来的将军领兵打仗倒是有一手。我武家为什么就没有这种人? 她又想起了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他可是一位能征惯战的猛将。从强悍的吐蕃人手里夺回西域,何等的威武雄壮!恐怕在座这些大将军们立过的战功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比得上。只可惜,他,唉!
武则天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希望得到一个像样的建议。他们个个都保持着缄默。这些人都不是傻瓜,她想,却也没多大用处。 “陛下,”姚元崇打破了沉默,双手持笏,“微臣有一个提议,还请陛下斟酌。” 还是首席宰相。“元之,快快说来。” “诺!陛下可还记得大周地面上有一支沙陀人?” “沙陀人?” “是的,沙陀族人本是突厥的一支。永徽(唐高宗年号)年间朝廷征讨突厥阿史那贺鲁部族时,沙陀人举族归顺,被安置在了灵州。” 武则天恍然大悟,“哦,朕有印象。” 姚元崇继续说道:“此外,龙朔(唐高宗年号)三年被吐蕃灭国的吐谷浑人数千帐前来归顺,也被朝廷安置在了灵州。沙陀人和吐谷浑人都精通骑射,十分彪悍。微臣斗胆建议把他们收编整顿成一支新的军队,由他们的首领来做统帅;然后调去北部边陲长年驻扎,足可抵御突厥的袭扰、保境安民。请陛下斟酌。” 武则天陷入了思考。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提议。姚元崇虽说是个耿介的文人,这个建议却十分灵动、价值千金。但是,她也有别的担心。 “姚大人,”这时,坐在姚元崇左边的武承嗣挺直了身子,道:“您的意思是把北部边防的重任交给这些外族人?他们信得过吗,万一再被突厥人收买、临阵倒戈了怎么办?” 姚元崇显得不慌不忙,回答:“魏王多虑了。吐谷浑被吐蕃灭国以后,日夜都在期盼着大周助他们复国,又怎会因突厥再生贰心呢?而沙陀人自永徽年间投靠朝廷以来,从没有过反叛朝廷的举动。况且,沙坨部族与突厥阿史那部族是世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至于临阵倒戈,又从何说起呢?” 说完,他又转向武则天。“陛下,沙陀人和吐谷浑人都是亡国多年的遗民,他们的全部部族早已在大周的地面上繁衍生息多年了。对他们来说,大周已经是他们的祖国了。因此,这些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武则天由衷地点了点头。姚元崇的分析非常精辟。眼下对沙陀人和吐谷浑人来说,他们的全家老小都是在大周地界内生活着。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敢背叛朝廷。武则天正欲表示赞同,没成想魏王又提出了异议。 “姚大人,可沙坨人也是突厥人啊,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甚至听说他们沙坨部族里还在用突厥的银月旗做旗帜。这,恐怕不好吧?” 我管他打什么旗帜,只要能替我打仗,哪怕在旗面上画头母猪都可以!武则天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首席宰相还是作出了回答。 “魏王有所不知,沙坨族原本叫处月族,银月旗自古都是他们的图腾。” “可是,” “够了!”武则天再也受不了了。“这件事改日再议,诸位还有什么事要上奏?” 阶下无人回应,于是会议就此结束。武则天从殿后离开,到了外面,登上了十六人抬的銮驾。回宫的路上,到了大业门前,忽然看到一个丰腴妩媚的身影正在门前恭候。 “月儿拜见母亲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