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归魂_第十四章 城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城里 (第1/2页)

    “说好的互相伤害,这就跑了?”风祯没有先回答陈守德,自己喃喃低语一句,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鬼头的不满。

    “风先生!”陈守德以为风祯没有听到,就再次开口道。

    “呃!老太太没事了,你现在就按你大夫的方式去照顾就好。”风祯停顿了一下,听到陈守德再次叫自己,就随口说了句。

    确实也是,现在鬼头已经跑了,铜镜也毁了,陈家也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了。至于陈家老夫人,风祯也不是大夫,怎么也轮不到他。

    说完,风祯就朝屋外走去,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小红玲、坚叔、陈学善几个陈家的人。

    “里面没事了,快去帮你们老爷照顾老夫人吧。”

    看到风祯出来的陈大少,一下子就肾上腺激素高涨了,风祯还没有说完就叫道:“奶奶!奶奶——”

    看着一群人关切的看着自己,风祯也只好开口提醒道。反正他们一群人关心的也不是风祯,也不用多说什么。反应最强烈的就应该是陈大少了,看那急哄哄的表现,怎么说风祯也是客人,一句话也没有……

    风祯也不是小气的人,特别是坚叔,一句“谢谢!”已经够了。所以风祯就示意屋外的人可以进去了,反正陈家的人已经看到陈大少进去,这个时候老爷肯定是有吩咐的。

    风祯在院子里,找了个位置,也不看其他的,就大大咧咧的坐下……

    天色也暗淡下来,陈府上空那诡异的鬼气,已经烟消云散了,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唯一不安静的就是陈府的下人,在陈家老夫人的房间进进出出,有时为了拿东西,有时是拿东西出来……这些风祯都不关心。

    又过了一会坚叔过来表达了陈家对风祯的谢意,就安排了客房给风祯休息。风祯也想休息了,最好是洗个澡、吃个饭什么的,主要是吃饭。

    坚叔没说什么时候吃饭,作为客人也不好太主动,只说了“我也要好好盥洗一下!”

    接下来也就来到了客房,不出意外,也就洗个澡,吃个饭,睡个觉,然后天亮。嗯!其实也没什么意外,一切都这样按班就部,像是走流程一样咯。

    唯一说得上意外的,就是陈学善、小红玲对风祯的态度,有了不小的改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风祯可是出了不小力气的,虽然他们没看到,但也不防老太太、老爷嘱咐啊。

    反正小红玲这个小丫头,没有对风祯横挑鼻子竖挑眼了。

    吃饭的时候陈家俩男主人,陈守德、陈学善作陪,东西很合风祯口味,但是陈家老爷、少爷就好像有食之无味了。可以理解的,风祯也不在意这些。

    吃完饭,陈家老爷陈守德就对风祯说了句“谢谢!幸苦了,早点休息!”之类的话,就离开了,风祯也不回话,就回房间了。

    一夜无语,风祯也是着实需要休息,很早就休息了。

    ……

    第二天一早,风祯就醒了,应该是昨天睡到早,精力很旺盛,不等陈家人来叫自己,就早早找到后厨,吃了点里面的东西,出了陈家。

    1922年的广州城,早已经不是满清时期的广州府了。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广州变化很大,比如城墙就没有了。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时为永嘉侯的朱亮祖把宋朝的广州三城合并为一城,因为城区的扩大,就把城墙想北延伸,跨越到越秀山(观音山),这也是旧城。

    据明黄佐的《广东通志》记载,当时广州府城墙“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也就是周长约一万两千六百四十一米,高约十米,有城门、城楼、敌楼、警辅等。明崇祯时期城墙培高了七尺,增厚了城墙的地基,增加其他建筑。

    辛亥革命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拆城运动,广州、上海、武汉、长沙、梧州等城市纷纷将城墙拆除。拆城墙被奉为开新式城市建设的第一刀,是中国现代城建的开端。

    广州可算是最早拆除城墙的城市之一。早在1913年2月,广东首届省议会在大东门的清谘议局旧址召开,120名代表经过一番议论和探讨,通过了拆城墙修马路的决议。但由于缺乏资金,只好动用正在服刑的囚犯去拆城墙,因而拆拆停停,也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

    根据1907年德国出版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显示,广州城的核心地带大致等于旧越秀区大小。城楼上有炮台,城墙5米厚,总长度为7500米,东南西北设有城门,城门有照墙遮蔽,前面设有关卡。甚至有人称,民国初期的广州仍如一座中世纪的城市。

    按照规定,广州城门开放时间在早上6点到晚上9点。无论是从泮溏入西门进城的菜农,还是晚上光顾完花艇归家的花花公子,都十分不便。街坊平日出行,走一段路就能碰到十米以上的高大城墙,一个小小的城门口经常堆满人和排队的车马。推倒城墙,俨然是上下一致的呼声。

    民国初期,广州还没有市政府,只有市政公所实行管理。主管的魏邦平出身行伍,组织民工居民拿起锄头镐头开始砸城墙,导致城内街道泥浆四溢。

    1918年,广州市还只有马路6公里。到了1918年10月22日,广州育贤坊禺山关帝庙内诞生了第一个从事市政建设的官方机构——广州市政公所。公所由于没有资金,就变卖了满清八旗子弟霸占民众的房产、铺面的财产,来支持广州城建。

    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孙中山的儿子孙科被委派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