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城里 (第2/2页)
广州当市政厅长。刚一上任,第一把火就是邀请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经济学院的程天固,和其他5位留学生出任广州市政厅的6个局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新到任的政府班子开始着手彻底拆除城墙的工作。面对广州余泥成山、百姓怨声载道,程天固首先召集拆城的承建商商议,订合同,限期将余泥全部清光。而腾出的地面,待城建人员对新马路规划划定之后,将路基两旁的地变卖,或由承担拆城的商人承领,作为今后清余泥的收入。不出数月,全城的余泥尽数清理干净,砖石用来修马路。 在制定市政建设计划时,程天固发现,直接借鉴美国的经验并不可取。按美国顾问莫非的办法,只能把许多历史用地都先夷为平地。但广州是老城市,动辄是公私建筑,不是政府想拆就能拆。市政当局在无法协调的情况下,只求通,不求直。因而时至今日,广州的不少马路又短又弯。 另一方面,拆除的不仅仅是城墙,还有旧式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 1921年后,广州拆城筑马路的工作逐渐完成,交通也日见繁忙,不断有车辆肇事,由此也出现了交警。 现在风祯步行在广州这个既古老又新兴城市里,没有去古城墙参观,也没有关注大元帅府里面的人和事。所以说人类是矛盾的动物,当全国开始拆城墙搞现代城市的时候,不少学者也认为,城墙是历史的见证,保护了一代代住在城墙后面的人,拆除城砖就是在消灭历史。尽管这些学者也赞同城市发展,却反对拆城墙,其中林薇茵就是代表。 城墙已经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障碍的时候,想要改变就必须付出代价,处于这个年代,城墙对城市的保护已经不高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现在已然是一言不合就飞机大炮了,所以矛盾存在的时候利大于弊就好,不要太纠结!
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这些人群中有不少是革命派、海归派、西派…20年代的广州是整个华夏民族革命中心城市之一。孙中山在这里多次设立大元帅府,领导着华夏的民主革命。在青天白日旗的照耀下,聚集着很多华夏民族的精英,也吸引了不少投机分子、阴谋家,甚至是鬼头和它主人这样的怪物。 风祯也没有逛多久,就回到了陈家,原本风祯只是想看看这个城市的样子,只是没发现什么,就只能回去了。 在陈府门口,在蹲守在陈府大门的石狮子随意做了几个动作,就进入了陈府… 看到坚叔问了句“陈老先生呢?” 坚叔也没有问有什么事,就先对风祯说:“谢谢风兄弟,谢谢风先生对陈家的帮助。” “没什么好谢的,路见不平应该的!再说陈老先生不是也救过我么。扯平了,呵呵!” “话不能这样说,一码归一码……” 看到坚叔这样客气,风祯都怀疑是气场不对,还是坚叔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反正这样折腾来挺没劲的,风祯就赶紧道: “坚叔您还是带我找一下陈老先生吧!” 坚叔自己也觉得自己说多了,谁也不傻,就只能结束这个话题。 “对,对,对。正事要紧。” 于是坚叔就引导风祯在客厅等一下,他去请陈守德过来。 上了茶,就等了一小会,陈守德就风风火火的过来了。见面就抱歉道:“久等!久等了,风先生!不好意思,家母确实需要照看,包涵,包涵!” “没事,陈老先生这样客套干什么!再说府上的茶不错,喝起来感觉很好!” “喜欢就多喝!大家也不要生份了,是吧!” “对对对!” 风祯接着泯了口茶,看起来是真的很喜欢。 陈守德不知道风祯找他什么事情,风祯放下茶杯后,就主动说道:“不知道风先生是不是有什么指教?” 陈守德很恭敬,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从小就受到百行孝为先的教育,风祯又救回陈守德的母亲,这也是印证了好人有好报! “哦——指教不敢,就是告诉你一声,以后镇宅石狮不要乱动了!” “镇宅石狮?” 显然通过陈守德的表情就知道,陈家人不知道镇宅石狮的事情,风祯只能稍加解释了。 其实也没有大事,就是风祯两次进入陈府都发现,原本门口那对镇宅石狮要起挡煞辟邪之用的,可结果却放邪魅入府,刚刚进门的时候风祯已经移动过了,已经恢复功能了。 “恩,就是说你家门口以前是有阵法的,门口镇宅石狮是关键,可是不巧,被移动了。阵法我不知道是那个,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道理,想必不用我说吧! 风祯没等陈守德发问就继续说道:“人不人为,不是关键,我想是有人看出你家这个阵法不一般,或者是无意动的!以后注意点就可以了!。” “谢谢风先生提醒!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老爷,老夫人前段时间叫人移动过,说什么这样看才舒服!”这个时候一旁听了许久的坚叔开口道。 “那就是咯!真相大白,鬼头小幻干的,那就没事了,反正都跑了!” “我还有点事,要回房休息一会!” …… 风祯也不等陈守德或者坚叔问了,确实是懂得没那么多啊,这时不逃更待何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