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忧伤_第五章 江南女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江南女孩 (第1/2页)

    刘一莎长得算漂亮的,当然,用“有气质”或者“耐看”可能更准确。刘一莎不清楚自己对男生有多少吸引力,她从小被周围人表扬,都是因为她考上了全市最好的学校,她从来没有因为容貌被人称赞过。

    在沈毅眼里,刘一莎一定是情场高手,因为沈毅能感觉到很多人喜欢她。所以,刘一莎能答应沈毅的约会请求,沈毅暗自窃喜。

    其实,这次沈毅的邀约竟是刘一莎与男生的第一次约会,她根本不是什么情场高手,但她比别的女生经历丰富,这和她的成长背景有关。

    刘一莎出生在安徽一座长江边的城市——江东市,这是50年代末才建立的新型钢铁冶金城市。刘一莎的家乡名为江东,实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说刘一莎是江南女孩没问题。“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从源头起是一路自西向东奔流的,但从江西九江至南京段,长江改为从西南向东北流动,这段长江事实上将沿江两岸分为了“江东”和“江西”。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江东”称江左地区的。唐朝以后,“江南”的概念取代了“江东”。

    江东市名称的来历与项羽有关。当年,项羽从苏州吴中带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及至垓下败于韩信,虞姬自杀,项羽败退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也自刎,终未回到江东。项羽自刎的位置,就在今天江东市所在长江的对岸。江东市人为了纪念项羽的霸王气概,取名“江东市”。

    刘一莎的父亲是江东市本地人,刘一莎的母亲虽然出生在江东市,但她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本地人。刘一莎听母亲说过,刘一莎的外公十几岁的时候,由于皖北老家闹饥荒,外公及其兄弟被外公的父母辗转带到了刘一莎出生的村庄定居。刘一莎后来根据外公的年龄推算过那段逃荒的历史,那应该是1920年的事情。

    历史记载,1920年,中国北方爆发的饥荒夺去了五十多万人的生命。这次饥荒主要地域集中在京兆区(北京附近)与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

    刘一莎外公生活的皖北接近山东,饥荒可能没有山东那么严重,但应该也是生存不下去了,否则不可能背景离乡的。

    安徽境内有两条重要的河:长江和淮河,一江一河将安徽分为了三个区域。淮河以北及淮河以南的沿岸地区俗称皖北,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区域俗称江淮大地,长江以南称皖南。安徽三地人在性格上有明显的差异,皖北人性格豪放、粗犷;江淮之间的人聪明,学风文风很盛;皖南人相对细腻、精明。

    刘一莎身上流着四分之一的皖北人的血,她言谈中透着爽朗的气息就不足为怪了。可是,初上大学时,同学们都以为她只是柔媚的江南女孩,连刘一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皖北人的豪爽的性格特点。

    1920年的大饥荒还产生了另外一件影响极为重大的事情,就是——闯关东。“闯关东”是指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在“闯关东”的人群中,山东人最多,其次是河北人、山西人、河南人及皖北人。其中,山东人占80%左右。自清至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500万人。1920年饥荒引发的闯关东大潮是被学者研究认为的历史上第二拨闯关东大潮。

    刘一莎听沈毅说过,他的祖父母是从山东闯关东来到吉林省的。他的祖父逃荒到东北时投靠的是他的堂兄,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大概会让人有点惊讶的是,土匪在当时也只是一份收入有限的职业而已。沈毅祖父的这位堂兄还有一个凶悍的老婆,早早地将他的祖父与祖母二人打发远走,临行时赠送了两副碗筷以示亲情。那副碗筷就是沈毅的祖父母初到东北所持有的唯一财物。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月,沈毅的祖父母忍受饥饿煎熬的同时充满着对那片黑土地的期待。上天没有让他们的期待落空,但是也并没有因为他们曾经历经痛苦而给予特别的厚爱。沈毅说,他每年都会到祖父母的坟前恭恭敬敬地磕头烧纸,搬来长春后,清明节也一定是要回去的。

    刘一莎的祖辈和沈毅的祖辈曾经在一个接近的区域内生存过,皖北和山东很接近了,因为灾荒,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