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第二节 古天文图 下 (第4/4页)
?” 喇嘛众臣:“让他讲下去,讲下去。我们听下去……” 偌尔曼:“印度的民间传说讲到,远古有六兄弟,为了搭救一位公主都尽了力。国王不知该怎样实践自己的诺言。将公主嫁给哪一位兄弟?后来,仙女便将六兄弟,和公主变成天上的七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把难题送到了天上。” 纪蒲泰:“我也有一个难题,请大家共同出出主意?” 喇嘛王:“说吧,看看我们能不能回答你。” 纪蒲泰:“西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南极,北极,高极),那里有一个神秘的阿里地区,一千多年前,古格王国奇迹般地出现在那里,三百年前它又奇迹般地突然消失了,那里只剩下神山,圣湖,圣水,圣地以及占地20万平方米的城堡废墟,和残缺的壁画,佛塑。大王,你可说说是怎么回事,还有什么故事?” 喇嘛王:“那我就说说北斗七星。在西藏的民间故事里,早先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变成了风暴横扫大地。人们的帐篷抵挡不住风暴,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在风暴肆掠正严重的时刻,也不知从何处,来了七个长得一摸一样的兄弟。他们顶风冒雨,不畏风暴为人们建起了房屋。从此,人们有房屋居住,再也不怕风暴了。扎布,你说是吗?” 扎布:“这个故事在藏区家喻户晓,我也知道。大王还是继续向他们介绍,他们听完最好。所以,我也不再打扰。” 偌尔曼:“啊,那些藏人真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折磨。幸亏有七兄弟大力帮忙,献出他们的热血心肠,藏人才躲过那场风波。可后来,那七兄弟都去了哪里?” 喇嘛王显得自由自在的神情,别人想说的事,由自己口里说出来,谁都会心里痒痒的。现在,只有他独自一人讲。所以,他面带喜色,跟人谈从前的事,一件又一件,话匣子一开,从不间断,已由不得自己,只有说下去,主客们才满意。现在,他已控制不住自己。可他认为故事也不能当儿戏,而轻率大意。于是,他继续那个七兄弟的故事,好让客人满意。 喇嘛王:“后来,天神白梵天王,把七兄弟请到了天上去盖房子,留在了那里。从此,在藏区,一到晚上,人们便能够看到他们,所以,藏民把他们称之为‘北方七兄弟星’,永远映在人们的心中。” 纪蒲泰:“或许,古格王国的城堡也是那七兄弟建造的吧?” 喇嘛王:“那或许只有天神白梵天王知道吧!下面,也该你们二位说说啦?” 纪蒲泰:“那我也说一个故事,也挺有趣。” 喇嘛众臣:“那也和北斗七星有关吗?” 纪蒲泰:“是的。” 外交大臣:“那一定很有趣。” 纪蒲泰:“那我就说说唐代大天文学家,一行和尚著的《北斗七星念诵仪轨》。这个一行和尚对北斗七星的研究,可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喇嘛众臣:“和尚研究天文,我们可有疑问。你是否说出他的事迹,也让我们服气?” 纪蒲泰:“我先不说他研究的成果,只把他的传说故事说一说。” 喇嘛众臣:“天知道,他会弄出什么结果来。”有的作了一个鬼脸,便不作声了,只有怀着疑问在听。 纪蒲泰:“他是个天文学家,这是很显然的,天上的每颗星星,是怎么回事,他都了如指掌。而且他****博见,学问不简单。在《明皇杂录》中,记载了他的神通。一行幼时贫困,邻居王老太太常常帮住他。后来,一行当了大官,王老太太的儿子,因犯法入狱。王老太太便求一行说情,一行没答应。过了一段时间,一行算出北斗七星要下凡。便命仆人在夜里捉住北斗七星(这次是变成七头猪)。第二天,司天监的官员,急匆匆向唐玄宗汇报,说是昨夜北斗七星不见了。唐玄宗大惊,便问一行怎么办?一行回答,这是上天示警,应当大赦天下。堂玄宗接受了这一意见,第二天北斗星的位置上便出现了一颗星。过了七天,北斗七星便又恢复原壮了。当然,王老太太的儿子也出狱了。” 喇嘛王:“啊。这个故事真奇妙,但这也说明一行的本事高。而且,我认为他做得真巧妙,放了人,唐玄宗还蒙在鼓里,不知道。” 偌尔曼:“您可以发一声感叹。谁能在众人面前受称赞?那人得有才干,拿现在的时代跟古时相比较,评论,传说虽很新鲜,确难叫人相信?” 喇嘛王:“这可不是说着玩!因为《明皇杂录》有载撰。” 纪蒲泰:“他要议论就议论好了。因为事事难称他的心。他一向都是唠唠叨叨,可我也不恼。” 偌尔曼:“我呀。天啊,弄不好,大王不趁心意,也许会把我和你一起赶出去。这多没意思?” 纪蒲泰:“你也不想想,许多事会变化无常。” 喇嘛王:“他这个人,有时聪明,有时愚笨。虽然喜欢扯淡,可不太圆滑。还得用呀,我怎能轻易舍得赶走呀。” 纪蒲泰:“看看,看看。命运之神在保护我们,你也别顾虑,别忧愁。有时候,不尽人意的事倒有好收场。这你得想一想。” 偌尔曼:“你看看,你平时,对于我这愚笨之人的忠告,我都哈哈一笑,从不理睬。” 喇嘛王:“你先前说的话,哪有错。你可别把我的话记在心,留着疑问。” 偌尔曼:“那不过是我一时想起,胡言乱语。大王别记在心里。” 纪蒲泰:“他呀,聪明反被聪明误。从来还没有说过半句聪明话,总是语言走味。他呀,也真是一个聪明的的傻瓜。这是有啥说啥,我说这话,可不是要搅乱你的心思呀。” 偌尔曼:“谁让我是一个木脑瓜,一点也不开窍呀。” 喇嘛王:“你们呀,总是想起什么,说什么?一套套理论都顶瓜瓜。往下说吧……” 偌尔曼:“那我说说,1887年,李特斯奈克出生于苏联。他因情场失意,去到美国佛罗里达洲,他孤身一人,从附近的山岩上凿下一块块巨大的珊瑚石,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终于建成一座珊瑚石城堡,内有珊瑚石制成的北极星观测台。还有日晷仪和天文石碑,城堡的大门重达九吨。但开启自如。前去参观的学者也搞不清其中的奥秘。” 喇嘛王:“这事真稀奇,他一人独自,竟搞出这些东西,到底是啥意思?” 偌尔曼:“他临终之前,留下了遗愿,让后人去发现它(城堡)的奥秘。” 喇嘛众臣:“那人们发现了什么没有?” 偌尔曼:“遗憾的是,人们至今还不明白,他单枪匹马是怎样搬动成吨的巨石,并建成充满奥秘的城堡的。后来,人们只好猜测他得到了外星人的帮助,或者掌握了反重力技术。” 喇嘛王:“那么说,他的北极星观测台,也许是与外星人联络的工具。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不然的话,他单人独己怎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去完成你么宏伟的建筑?” 纪蒲泰:“也许,也许这始终是个秘。不过,北斗星的绕极运动,促使人们领悟出地球的自转,同时也启发了人们的灵感。有些语言颇具政治观念。” 喇嘛王:“认识一下北斗星吧,天上的和人间的。我读过《论语》,其中:‘子曰:为政以得,譬如北斗,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种牵扯到政治的事情,我不懂,请你们判明?” 纪蒲泰:“这种政治观念,至今还顽固地统治着人们的头脑。也难怪李白要感叹道;‘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东方?’也许,当人们全都了解到这一切,不过是地球的自转而已,才会客观地对待帝王,正确地认识北斗星的天体运行,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说,那些带有明显官方意识命名的星,只能理解为人为帝王的命名,而不是民间神话传说的自然形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