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第一节 先民观天 (第3/6页)
:“这就是远古传流下来的,天空出现了几个太阳。古本《山海经》记有,‘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纪蒲泰:“如果说‘沃焦‘落在海洋里,那寻找起来就相当困难。一般神话里都说,羿射落的太阳变成了乌鸦,当是源于日中有三足鸟是传说。不过,我认为那是太阳黑子,而古人却说‘落为沃焦’。可见,当时的古人是不可能知道太阳黑子的。” 喇嘛王:“你说得不错,不但古人不知道,就连我现在也不知道,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偌尔曼:“在远古时代,数日并出的神话,表明特大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可能分裂成 若干块。这是正常现象。有的落到海洋里,有的则落到地球上。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远古时期的天象,曾是什么样?” 喇嘛王:“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是女娲补天的传说。《淮南子览冥训》称:‘往古之时,四极废,久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纪蒲泰:“宋代罗泌在《路史发挥一》引《尹子盘古篇》云:‘女娲补天,射十日。’看来,女娲时代大祸从天降,并造成一系列灾难。这表现十日并出,天崩地裂。” 偌尔曼:“这都是古人观天象得出的表象,似乎可以考虑,这是特大天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它可能分裂成多个小块。它们与大气层剧烈磨檫而放出强烈的光和热,仿佛将天(远古人会将天,想象成为硬壳。)砸破,落地后震动大地。而后,大火漫延,就是陨石落地后,引起森林草木大火。再则,洪水泛滥,那是陨石落入海洋,引起强大海啸(可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再后,猛兽侵害人类,那些灾难还会迫使禽兽,离开原来的栖息地,或活动范围,而进入人类的居住地。” 纪蒲泰:“这与现代科学家们对巨大陨石降落产生种种灾害的分析,几乎完全一样。这不可能是远古人的胡乱想象,他们也没有必要胡编乱造,因为他们也没有理由来编造这些东西。” 喇嘛王:“你这观点,我信服。如果,当时的人类不是亲身经历,则几乎是不可能编造出来的。” 偌尔曼:“在西方的古希腊神话中,也讲到人类经历的五个世纪。安排列顺序:即黄金的世纪,白银的世纪,青铜的世纪,黄土的世纪(依靠大地的出产来生活),和不久前刚刚开始的黑铁的世纪。在古希腊人的眼里,人类的遭遇每况愈下,一个世纪不如一个世纪。” 纪蒲泰:“这种观点,至今没有得到古生物和古地质研究的证实。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时好时坏,却也是事实。你可举例……” 偌尔曼:“事实上,当1908年通古斯大陨星降落时,目击者将其视为第二个太阳的出现。这也造成了那个地域的灾难。与此相象的古希腊神话中,法厄同替父驾驶太阳车,由于经验不足,太阳车过于靠近大地,以至万物枯焦,遍地大火。这些远古传说,都暗示着巨大陨星能够放出强大的光和热,从而在地球上造成远古先民痛苦的记忆,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纪蒲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古老神话中,都有远古天空出现过多日现象(二日并出,数日并出,十数个太阳并出。)的神话。这些神话,都明确流传着这种天象,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喇嘛王:“这在中原古书中早有记录。《淮南子本经训》描述了,尧时代的环境大破坏:‘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豯,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久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脩蛇于洞庭,禽封脩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理。’”他一笑:“我先说到这里……” 喇嘛众臣:“大王说得自有道理,您日理万机,上能通天,下能察地,尊照上天的旨意办事,让木里风调雨顺,日子平和,木里的万民都服您。” 喇嘛王:“哟呵。你们所举的理由都很有理。可是,我却不能沾沾自喜。你们,未免扯得太远了。那些话我们先撇开不谈,可我们正谈的题目可不能中断。” 喇嘛首相:“是的,大家全都在谈论天文地理,这种事儿,可不能跑题。” 外交大臣:“好,就这么谈。关于木里的事儿,咱们什么话也别提了。” 喇嘛众臣:“我们明白了。一切都是大王的旨意,我们应该遵从。” 纪蒲泰:“那行。刚才的话题,无疑我们还要接着谈下去。现在,有许多学者,都试图合理地解释传说时代的十日并出现象。如认为是日晕或幻日,飞碟,天干记日法发生紊乱,十来个部落首领同时争王,等等猜想,但都未有得出最后有证据的真正结论。由此看来,女娲时代大祸从天降,并造成一系列灾难,表现为十日并出,天崩地裂,遍野沃焦……似乎是真实的。” 喇嘛王:“我所知道,《尚书尧典》记有尧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还有《孟子腾文公》也称:‘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究其原因,则肇始于‘十日并出’,也是大祸从天降,黎民百姓统遭秧。” 纪蒲泰:“大王即然说到这里,我再来补充几句。以我看来,所谓猰貐,凿齿,大风等为害之物,过去人们都认为是猛兽,其实分析起来,它们也可能是自然之物,或其它不友好的部落的相互争斗。天地的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完全可能使一些部落迁徙,或侵犯其他部落的领地,而形成破坏力。如大风,可能是以风为图腾的部落,也可能是狂烈的台风或飓风,使远古人类产生恐惧心理,才使某些部落以此为名,形成部落图腾,以显威名。凿齿则可能是部落名,他们或许有成年时,敲下几颗牙齿的习俗。这在某些出土的史前遗迹中,证明这种风俗相当古老。” 喇嘛王:“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纪蒲泰:“我国高山族,目前,仍盛行折齿定亲的风俗。” 偌尔曼:“这种风俗,不光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古老民族都有这种风俗。” 喇嘛王:“以上种种风俗,在神仙的故事里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我记得麻姑和王方平相见时,说了一番话:‘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王方平也感叹道:‘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这就是苍海桑田成语的由来。它证明人间苍海的不断变换,人类的不断迁徙,世间的不断变迁。或许,这就是人类所经历的无数灾难,子子孙孙得以流传。” 纪蒲泰:“大王所言极是。事实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确实多次成为陆地。据研究,最近的一次在一万年前,至今在海底上,仍有河道纵横(与今天的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