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第二节 大日如来 (第2/4页)
龙去脉,密宗来源自哪里?” 喇嘛王:“这正是你所需要了解的问题,我告诉你,以便你了解得更清楚。密宗起源于印度,这是大乘教发展的高级阶段。自从佛教传入西藏,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它在传承、经典、修习次第和制度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极为崇尚密宗。” 纪蒲泰:“那就是说,传统上把藏传佛教,统称为‘藏密’或‘西密’。可我们却不知他来龙去脉大底细?” 喇嘛王:“所以,你们还得进一步学习密宗的主要经典、宇宙观以及根本修正法等等。这些基本内容,都是你们所了解西藏密宗的钥匙。” 偌尔曼:“我们想拿到西藏密宗的开门钥匙。可我们不知道密宗何时起兴于印度?” 喇嘛王:“关于密宗起源于印度,这个问题,是大乘教佛法中显密通途的学问。一般认为,在7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出现后,密宗才成为独立的宗派。” 纪蒲泰:“这个学问,深奥得很。可这个宗派的核心教义是什么?” 喇嘛王:“这得从大乘教讲起。大乘教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印度大乘佛教,在佛陀涅槃后500年,到1000年间逐渐发展。菩萨道最核心内容是菩提心。” 偌尔曼:“那菩提心都包含哪些内容,大王可讲于我们听听?” 喇嘛王:“行。只要你们所不懂的,我弘扬佛法,都可以讲给你们听。那佛陀的菩提心是——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 偌尔曼:“大王还是更深一步说,它的普遍意义是什么?” 喇嘛王:“若通俗地讲,也就是说,它不但要以出世的心情,跳入人间火坑地狱,去救世救人,还要拯救众生。不但要度化善人,也要度化恶魔。” 偌尔曼:“哦。我有所悟了。打个比方说,大乘宛如纯净无污的圣洁莲花,不生长在高原雪山上,而要在污秽烂泥中开花结果。” 喇嘛王:“你的悟性不错。竟能联想到这个因果。” 偌尔曼:“可我还想知道大乘佛教,与密宗是如何形成?” 喇嘛王:“大乘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分成三个派系。根据般若的思想,产生了中观学派。根据唯识的思想,产生了瑜伽学派。根据唯心的思想,产生了如来藏学派。” 偌尔曼:“啊。原来还有这么多派别!那它们是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救人救世。” 喇嘛王:“我只能简单地告诉你。这三大学派,又可归纳为二类:第一是‘空大’,叫中观派;第二是‘有的’,分为唯识的‘有’和唯心的‘有’,为识的‘有’叫瑜伽派,唯心的‘有’叫如来藏派。中观学派,和瑜伽学派相结合,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 纪蒲泰:“那原起的密宗以何为中心?” 喇嘛王:“7世纪中叶,密宗最初流布印度西南,德干高原,后又传向印度南部和东北。那时期,以超觉寺为中心。由于当时波罗王朝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迅速发展。” 偌尔曼:“那印度的密宗何时衰落了” 喇嘛王:“世上任何事情,都有个盛衰过程。直到11世纪,西亚突厥系的******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密宗分出了时轮教。” 偌尔曼:“时轮教是何意?” 喇嘛王:“时轮教认为,现实世界就像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绝对者——本初佛大日如来才能从虚妄的世间解脱出来。在时轮教出现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的彻底摧毁,佛教在印度也就衰落了。” 偌尔曼:“那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古藏族人信奉什么?” 喇嘛王:“你真想了解呀。这可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完的。” 纪蒲泰:“大王可删繁就简,略解绍一下,以便满足我们的心愿呀?” 喇嘛王:“那我就只能简单,说说看。佛教传入雪域高原之前,西藏的古藏族先民,信奉一种名叫‘苯教’的原始宗教。” 偌尔曼:“那谁是创始人,叫什么名字?” 喇嘛王:“苯教创始人顿巴辛饶,生于西藏阿里的扎达县境内。” 偌尔曼:“古藏民信奉的苯教是何意?他们信仰此教是何道理?” 喇嘛王:“在苯教盛行时,分白苯、黑苯和花苯三个分支。苯教是一个拜物神教,崇拜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笃信神咒巫术,专门从事祈福禳灾、治病送死、驱鬼降神等活动。那是西藏的原生宗教,在当时的西藏影响很大。” 纪蒲泰:“可后来苯教怎么啦?” 喇嘛王:“约公元5世纪,佛教开始从中原和印度—尼泊尔,这两条途径传入西藏,并于苯教展开了长期的斗争。但同时又和苯教相融合。” 纪蒲泰:“这为藏传佛教增加了神秘,又神圣的地方色彩。” 喇嘛王:“是的。到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出现了鼎盛局面。” 偌尔曼:“那大王可说说,那是个怎样的弘盛的局面?” 喇嘛王:“那时期,与颂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都分别从尼泊尔,和唐朝带来一尊佛像。” 偌尔曼:“这让我想想,那两尊佛像肯定不一样。” 喇嘛王:“随你怎么想。赤尊公主带来的是‘不动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到拉萨的是‘觉卧佛像’,即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360卷经典。首相,你再说说看?” 喇嘛首相:“我只能补充一点。两位公主,都各自主持翻译佛教经典。后来,王室发现佛教有利于新生的吐蕃政权的巩固。于是,极力倡导兴佛。据说,松赞干布从印度等地,请来弧萨惹、婆罗门香迦惹和斯罗曼珠,三位密宗大师,翻译密宗经典《宝云经》、《宝箧经》等。并修建了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庙,寺庙的佛殿上已出现度母、佛母、妙音天女、甘露明王等密宗佛像。” 偌尔曼:“啊,原来是这样。那我还想知道松赞干布以后,藏地的政教情景怎么样?” 喇嘛王:“时过境迁,天下会乱。西藏的政权,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由于内乱和对外征战,崇佛与灭佛的斗争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人们得不到修养生息,扰乱了原本的秩序。” 纪蒲泰:“那怎会出现这种事?我虽有略知,但还想请大王讲仔细?以便我们详细地研究西藏的历史。” 喇嘛王:“这事还得从公元755年说起,吐蕃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赞(公元742年—797年)即位。” 偌尔曼:“难道他即位后,政教有变?” 喇嘛王:“世事不出偶然。他掌握实权后,联合崇佛的大臣打击崇本的外戚,清除其代表人物规定臣民必须信佛,并派人前往尼泊尔,迎请印度佛教显宗知名人物静命大师(即寂护)入藏。静命入藏后,在桑耶等地与藏王会晤,并为其讲法。此举引起轩然大波,遭到苯教势力的反对,并借出现雷击、洪水和瘟疫等自然灾害,掀起更加强烈的反佛活动。” 纪蒲泰:“那藏王怎样应对?” 喇嘛王:“处于这种情形,静命大师只好退回尼泊尔。” 偌尔曼:“这样,反佛活动会偃旗息鼓吗?” 喇嘛王:“那藏王岂能甘心呀。不久,他又邀请印度的密教大师莲花生入藏。” 纪蒲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