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二节 古埃及人 (第4/5页)
标柱上刻着:‘倒转的幼发拉底河的水是向后流的,是逆流而上的。’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事。” 喇嘛王:“住惯了小天地的埃及人,猛得到了大世界,许多事物怎能不使他们惊愕不已。” 偌尔曼:“埃及的国境标柱越移越远了。这些标柱上的题词赞美这埃及的法老们:‘长里和宽里、西边和东边的土地都属于他们的。’。这也是我要给你们说的事。” 纪蒲泰:“埃及人的边界移得越远,他们就越明白,原来他们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甚至不是最好的人。” 喇嘛王:“难道他们还看到了比他们更好的人?” 纪蒲泰:“他们的使者,看见了巴比伦的高大城墙——城墙寛得可以让四匹马在上面并排跑过。他们看见了高出地面的悬在柱子上的花园。(指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造的空中花园,也称悬苑,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喇嘛王:“那花园值得赞叹吗?” 纪蒲泰:“在这些花园里,象悬挂在空中似地生长着高大的树木,池塘里有天鹅在游来游去。因此,使者好奇地瞧着高耸在城市上空的多级的巴比伦庙宇,啧啧称奇。虽然埃及人自负博学,但他们还是从巴比伦的祭司那里学来许多东西。” 喇嘛王:“夜郎自大,不学习怎能进步呀?” 偌尔曼:“所以,埃及人开始见了新天地,越来越习惯于尊重别的国家,尊敬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了。因为原先埃及人从习惯上知道,他们的田地是靠江河灌溉的。埃及很少下雨。要是尼罗河不泛滥,整个国土早就变成沙漠了。” 喇嘛首相:“那说明他们的对天下的事儿,知道得很少?” 偌尔曼:“是啊,他们到了别人的国土,才惊讶地知道,那里的田地不是由地上的尼罗河,而是由天上的尼罗河灌溉的。” 纪蒲泰:“于是,他们给雨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在人们看来雨是最平常的东西。但他们那时有很少的科学知识,却认为,那是自天而降的奇异的河。” 喇嘛王:“是啊,只有走出去,多见世面,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偌尔曼:“那就让我们再回到腓尼基水手那里,以证实走出去的历史。水手们航行的陌生的沿岸地区,先派出侦察的人去。” 喇嘛众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会有什么结果?” 偌尔曼:“他们需要探悉,那里居住着哪一种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还是敬神的人?” 扎布:“莫非这象打猎那样小心谨慎?” 偌尔曼:“探寻新的地域,常有这样的事。原住居民用雨点般的矛,和箭来欢迎海外来客。” 喇嘛王:“这是给客人上了一堂课。” 偌尔曼:“不错。下一回,客人就小心老实得多了。” 外交大臣:“他们会怎样做?” 偌尔曼:“那些水手们,把自己的货物堆再海滨沙滩上,点起一堆篝火。自己离开岸边,把船开到海上。” 喇嘛近臣:“那会怎么样?” 偌尔曼:“主人看见了烟,会小心翼翼地走到海滨,拿走了送给他们的礼物,自己再放一些礼物留给客人。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彼此象隐身人一般,相遇而不见面。” 喇嘛众臣:“这事儿稀罕!换物不见面?” 纪蒲泰:“经过不断的交易,假使当地人已经认识那些商人了,商船靠岸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把船拖到沙滩上去,把自己的货物陈列在船尾上,象陈列在柜台上一样。妇女围住船尾。首领的女儿,也常常亲自和女伴一同光临。” 喇嘛王:“这说明商人和当地人开始亲近。” 纪蒲泰:“开始的时候,买卖很和平地进行着。但是有的时候,在最后一分钟,当所有的东西都卖完了,船也放到水里去的时候,狡猾的商人会突然变成了强盗,女顾客变成了货物。” 喇嘛王:“背信弃义的人,没一个好东西。海盗也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偌尔曼:“大王真会定义,或许这就是贩卖奴隶的开始。他们把妇女捉住,送上船去。当地人听到喊声,大家拿着矛和箭赶来已经晚了。白色的船帆已给顺风吹得鼓鼓的,划手们一起使劲地划着浆。” 喇嘛王:“那些当地人,只能看着船离去了,看去越来越小了。他们怎能不恼!” 纪蒲泰:“母亲们一面痛苦,一面扯着自己的衣服。老妇人们就安慰她们说:‘看来,这是神安排好的,即使是高贵的首领的女儿,都不得不尝到做奴隶的滋味和痛苦……” 喇嘛王:“船越走越远。这就带走了亲人无限的思念。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玄机,不可思议!” 偌尔曼:“后来,在正常贸易的时期,只要船一靠拢一处别的陌生的海岸,人们就会觉得像是置身在神话的境界里。” 喇嘛王:“获许,强盗带着奴隶走出了故地,使从未出过远门的人体验到了,在新的世界里的痛苦和艰辛,变成了任人奴役的奴隶。这个世界变得可真可怕呀?” 纪蒲泰:“在那个新的世界里,人们开是逐步进行着贸易的尝试。那时的人们还不大了解他们所见到的新事物。来往频繁的旅人,听不懂别国的语言,那些讲话的声音,在他们听起来就跟猴子的尖叫,或鸟尔的啼声差不多。就是不理解他们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偌尔曼:“当他们第一次看见大的猿猴的时候,还以为是多毛发的男人和女人。一走近那些多发的‘人’们,这些‘人’就乱抓乱咬。” 扎布:“那如何是好?” 偌尔曼:“以后多接触了,他们才知道,那是猿猴,不是人。” 纪蒲泰:“以后的人们,掌握了马的四条快腿和坚忍的骆驼的背,驯化了它们。从此,这给人们打开了通往沙漠和草原去的大门。他们有了船,会使用了浆,才能驾驭海洋。他们深入到别国,看到了许多新事物,就想法了解他们所看见的新事物了。” 喇嘛王:“那他们怎样看待这些新事物呢?” 纪蒲泰:“到后来,那些从前只娶他们的亲姊妹的埃及法老们,开始在海外的公主中间给自己挑选新娘了。” 喇嘛王:“这种几千年的事儿,你们怎会知道?” 偌尔曼:“我在埃及见到,有一座庙宇的墙上的题词叙述赫梯(赫梯是小亚细亚中部,里海南岸的一个古国。)的女王,怎样不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