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四节 大金字塔 下 (第1/6页)
喇嘛王:“天狼星在固定的季节中,会自天空中消失,然后,又会在太阳升空天亮之前,从东方的天空中升起。就时间而言,这个周期——除去小数点的尾数后——为365。25日。后面的尾数很长。但简单地说,就是太阳历的12分钟而已。” 众喇嘛一声惊叹。:“啊,大王终于开始教我们佛经以外的知识!” 喇嘛王:“只要你们多学习,就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偌尔曼:“这其中最重要的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rou眼可观察到的2000颗星星中,精确地以365又四分之一的周期,与太阳一起升起的星星只有一颗,而这便是天狼星‘正确的运动’(这颗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速度),加上岁差运动的结果。同时,古埃及的历法,特地将天狼星比太阳先升空的那一天,定为元旦日。” 喇嘛首相:“啊,原来元旦是这么个来历!” 喇嘛王:“所以说,大家都要多学习。” 偌尔曼:“而在此前,在金字塔经文编纂的海里欧波里斯,古埃及人便已经计算好元旦日的到来,并通知尼罗河上下所有的神殿。” 喇嘛王:“那就是说,金字塔经文将天狼星成为‘新年之名’,相信天狼星历至少和金字塔经文的历史一样久远?所以,你们得谈谈这事儿的起源。” 纪蒲泰:“由于历史久远,而其两者的起源,象迷雾一样,都被包围在遥远的太古迷雾中,难寻踪影。其中最令人不解的谜便是,在那么久远的太古时代,人类还处在鸿蒙的懵懂之中,谁能有这么高超的知识技术,能够观察、记录到太阳与天狼星周期之间,非常巧合地差365。25日?” 偌尔曼:“因此,我们法国的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曾说过,天狼星的周期为‘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天体现象’。大家可以想想,这其中的奥秘来自哪里?” 喇嘛王:“不可想象,这种天象,发生在天上,对于发现这种纯属偶然现象的远古,或近代的伟大科学家,我们除了敬佩,无话可说。在心中,只留下了问号?” 纪蒲泰:“这也许算是个远古的伟大天文学。二重星的天狼星被选中,是因为在无数的星星中,它是唯一以正确的方向,移动了必要的距离的星球。人们一直到最近都漠视了。其实,早在4000年前,人类便已经知道了这个现象。而能够发现这个现象前,需要长时间观察天体运动才行。” 喇嘛王:“可我们中国古人,也早以掌握了观测星象的技能。” 纪蒲泰:“这话我赞成。刚才我们也谈了不少这方面的事情。不过,从金字塔经文中,人们得到的印象是:长时间正确观测星象,并做成科学性记录,是史前的埃及人经传承而得到的遗产。” 喇嘛王:“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偌尔曼:“那我就谈谈古埃及学者,对金字塔的认识。” 喇嘛王:“你要举出实例,才能使我的弟子服气?” 喇嘛众臣:“是啊,我们得听听其中的道理。” 偌尔曼:“这是当然的。古埃及学者认为,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河岸,他们每天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傍晚于西方隐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尼罗河年复一年地定期泛滥,祸害两岸,植物一年又一年地生长,从不间断。于是,他们幻想:人同太阳、尼罗河、植物一样,生命不息,死后还会复生。” 喇嘛王:“世间万物,生死轮回,日升日落,白昼黑夜,就是这么个规律。” 偌尔曼:“所以,在古代,埃及人通常把尸体埋在河谷两岸高地的沙漠里。” 喇嘛首相:“他们把尸体埋在沙漠里,是啥意思?” 偌尔曼:“由于当地缺雨干燥,气候炎热,遗体风化成干尸,经久不腐。人们在埋葬新尸时,发现保存完好的旧尸。这就使古埃及人确立了转世轮回的信念,以为死亡仅仅使人失去了昔日的活动能力,它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端。” 喇嘛王:“这种转世轮回的信念,跟我们藏人的观念几乎不谋而合。但具体的意思,你们还得说说?” 纪蒲泰:“他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人死不过是外观的死亡,还有灵魂和思想,人体内各种成分在另一个世界里仍具有生命,等待着复生。” 外交大臣:“那他们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纪蒲泰:“在埃及人的心里,人体还比一只箱子,内藏以下几件东西:第一,‘巴’,即灵魂,其形象为人头鸟身,它的面部与死者的面貌完全相符。人死后,它便脱离人的躯体,飞上天,但不时回来探望死者。第二,‘卡’,又称‘格林’或‘第二身’,指人的隐身。它寓于人体内,看不见,模不着,与人体同时诞生,两者一摸一样。” 扎布:“这怎么讲?” 纪蒲泰:“埃及人有思想。如果遗体保存完好,墓中死者雕像还随葬物完整无损,有人不断提供祭品,死者通晓冥国的法规,那么‘卡’就会在墓内依附于尸体,或雕像而生存下去,并能随‘巴’上天化为神。第三,‘艾核’,意为神,表示死者的特性。” 喇嘛王:“那既然‘艾核’为神,那什么是死者的特性?” 纪蒲泰:“那我就说清。在埃及人心中,人去世后,升天化作一颗星,装饰着天神的躯体。” 喇嘛王:“这种思想意识,似乎有道理?” 喇嘛众臣:“可人有善恶之分,坏人也能成神吗?” 纪蒲泰:“埃及人自有自己的道理,来将此事处理。第四,‘伊卜’,即心,意为‘良知’。它给人以善或恶的品性,是人一生品行的唯一见证。人死后,它被放到奥西里斯神审判庭的善恶秤盘上过磅。” 喇嘛王:“所以,这是埃及人心中的一杆秤,用来评判死者的品行。” 偌尔曼:“因此,这些独特的生死观导致古埃及人,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和建造比生前住宅还要坚实、宏伟的陵墓,以便复生。” 扎布:“那可得说说这些事情,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听懂?” 纪蒲泰:“公元前3200年,第一王朝之前,尸体葬于一二米深的椭圆形,或长方形沙石坑内,呈屈肢侧卧壮,身上裹以芦席,旁边放置顶圈、手镯、壶罐等随葬品。尸体用沙土掩埋,如同我国的坟堆,并竖立墓的标志。” 喇嘛王:“那最早的国王墓xue在哪里?” 偌尔曼:“据文献得知,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国王墓xue,位于开罗以南570公里的艾比杜斯(今索哈杰省巴利亚纳地区)。那里有第一王朝时期的王室墓区。” 喇嘛众臣:“那时的墓什么样?” 偌尔曼:“那时期,坟墓较简单,国王墓一般为长方形大坑,坑的内壁用土坯筑成,坑顶架一排木头,上面铺以沙土。随着历史的推移,该王朝中期,墓xue扩大,间隔成数小室,中央为墓室,四周小室供放随葬品,或作随从墓室。” 喇嘛王:“是啊,那是丧葬墓室,还比较简易,并不奢侈。” 偌尔曼:“可是,在王朝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