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三章、第一节 斯芬克斯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第一节 斯芬克斯 上 (第3/4页)

雕满了各种小像。但不同的是,上面还刻着三种文字,其中一种是希腊文。当时,希腊文许多人是懂得的。那个青年军官想:只要将埃及的图画字,与希腊文一对照,一定很容易知道它们意义。于是,他很高兴地把石碑带回去了。”

    喇嘛王:“他翻译出里面的意思了吗?”

    偌尔曼:“可是回到法国后,那位青年军官,请教了许多人,仍旧不能弄懂石碑上那些小图画的意义。”

    喇嘛王:“那是否有人能够弄懂呢”

    偌尔曼:“由于风蚀日晒,上面三段铭文已经字迹模糊。但是,它的命运还是出了转机。这块希腊文石碑,据‘考察团’一位懂希腊文的将军翻译,它反映的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但还有两段在当时尚未能够破解。”

    喇嘛王:“蒲泰,对此你还有什么见解?”

    纪蒲泰:“罗赛塔石碑的发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学者为之倾尽心血。又过了几十年,才由一位叫做商博良的法国学者,把这个谜揭开。这位学者费了20年功夫,终于弄懂了上面14个小图画的意义。”

    喇嘛王:“那法国政府是否对他有奖励?”

    纪蒲泰:“那能啊!不久,他因工作过劳而死。”

    喇嘛王:“可惜,可惜啊!神把他招了去,省得他再破译出更多秘密的东西。”

    偌尔曼:“虽然他没能够完全的破译,但埃及象形文字的主要原则已经明朗。”

    喇嘛王:“那以后破译工作,怎么样?”

    偌尔曼:“后来,又经过别人的一番研究,终于弄清了,石碑上的这些奇妙图画,是公元前195年,埃及祭司为歌颂国王的功绩而刻写的。”

    喇嘛王:“那都是些什么文字?”

    偌尔曼:“据人们研究,上面的三种文字,除希腊文以外,另两种都是埃及文,一种是草体,一种是象形体。”

    喇嘛王:“那就是说,自从揭开了这些图画的秘密,也就打开了古埃及历史宝库的大门,使人们更多地知道了五六千年以前古埃及的文明。”

    纪蒲泰:“您这种说法,我赞成。”

    喇嘛王:“这种象形文字,产生于何时?”

    纪蒲泰:“这种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因此,叫象形文字。举例,祭司或史官要写某一个词,就按照原样,把该词用图画表现出来。”

    喇嘛王:“那怎样才能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呢?”

    纪蒲泰:“要是写成一个句子,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就把这些个别的图画符号,结合成一个复杂的表意的图形。”

    喇嘛王:“那你举例说明?”

    纪蒲泰:“例如:在公元前3000多年统一全埃及,建立古埃及第一个王朝的那美尔。在他纪念胜利的一片石版上,刻着他用权杖打一个跪着的俘虏。俘虏上面是一只鹰,它一只爪抓着一根穿在人鼻上的绳子,另一只则踏着六棵植物。”

    喇嘛王:“那是何意啊?”

    纪蒲泰:“这六棵植物,仿佛是由俘虏身体组成的长方形中长出来的。这一组画,表示国王获得了6000名俘虏。”

    喇嘛王:“这我倒还是未悟出?”

    偌尔曼:“这的确有点难。用这一套复杂的图画文字系统来记录语言,显然是很不方便。”

    喇嘛众臣:“那怎样才能看懂那些图画?”

    偌尔曼:“是呀,能看懂这些图画,得有懂得古埃及文化历史的专门研究专家,才可能破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复杂化,产生了许多抽象概念、专门名词和语法形式。若记录历史中的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再用这种简单的图画来表达,就更困难了。”

    喇嘛首相:“那随后的人们怎样记录呢?”

    偌尔曼:“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的观念在逐渐改变。于是,就慢慢地出现了表示音节的符号,随后,又发明了24个辅音字母;由各种符号组成的词组,也有600多个。这些虽然还不是拼音文字,但比单纯的图画大大前进了一步。”

    外交大臣:“是进步啦。可这些字写在什么东西上呢?”

    纪蒲泰:“你们可能不知道,尼罗河草木茂盛,有一种象芦苇的植物,长得又长又阔。”

    喇嘛众臣:“那有什么用呢?”

    纪蒲泰:“这就是将字书写在上面的东西。埃及人把象芦苇的植物割下来,把茎干剖为长条,排齐后连接成片,压平,晒干成纸,叫做‘纸草’。”

    喇嘛众臣:“啊,这样的纸草,就可以书写了。”

    喇嘛王:“你们都知道了,古埃及人就用这种纸草写字,就像我们抄写佛经用的贝叶一样。因此,才有人写出了埃及的历史。可他们用啥当墨汁呢?”

    偌尔曼:“我知道,那是佛教的贝叶经。而埃及人写过的纸草,卷成小卷,用细绳扎起来。至于墨汁,是用菜叶加烟渣调和而成的。”

    喇嘛王:“那么说,古埃及人就是用这样的书写工具,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纪蒲泰:“不错,我再给你们说说,‘银板和约’。”

    喇嘛众臣:“这个‘银板和约’怎么说?”

    纪蒲泰:“公元前1296年,在埃及法老的王宫里,来了赫梯国派来的一个使团。他们带来了一块用银子做成的字板,上面雕刻着双方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的18条条文:‘伟大而勇敢的赫梯人领袖哈土西尔’和‘伟大而勇敢的埃及统治者拉美西斯’,宣誓互相信任,彼此永不交战。而且,在一国与他国作战时,要相互支援……”

    喇嘛王:“在地图上看,赫梯在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埃及在北非洲,两国相距千里,怎么会发生战事?”

    纪蒲泰:“发生战争是有原因的。原来,赫梯人在公元前2000年形成国家后,不断向外扩张。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攻占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五年后,又攻陷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彻底洗劫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喇嘛王:“那是说,为了争霸中东,赫梯人又与埃及打起仗来?”

    纪蒲泰:“后来,埃及的新王国逐渐强盛,终于向赫梯人发动了反攻。”

    喇嘛王:“他们谁输,谁赢?”

    纪蒲泰:“卡迭石会战,以双方都遭到惨重的损失而暂时结束。但是,赫梯和埃及的战争,却没有停止,前后持续了十六年。”

    喇嘛王:“那他们之间的战争,啥时候能打完?”

    纪蒲泰:“到了公元前1296年,赫梯国王穆瓦塔尔死了。他的弟弟哈土西继位。”

    喇嘛王:“那新国王是否还打下去?”

    纪蒲泰:“新国王看得很清,由于国内国外困难重重,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

    喇嘛王:“那这位新国王怎么着?”

    纪蒲泰:“他很明智,决定跟埃及讲和。于是,哈土西尔就派了一个友好使团,带了用银板制成的和约来到埃及。埃及也因长期战争,而疲惫不堪,拉每西斯法老完全同意与赫梯休战。”

    喇嘛王:“那他们两国也算是缔结友好缔约?”

    偌尔曼:“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