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三章、第一节 斯芬克斯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第一节 斯芬克斯 上 (第2/4页)

了呢?”

    纪蒲泰:“这也有很多传说。狮身人面像的鼻子不见了,究竟哪里去了呢?传说颇多,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喇嘛众臣:“我们就好听不解之谜,以了我们的兴趣?”

    偌尔曼:“这个问题,我先说说。一种传说:法国军事家拿破仑一世(即拿破仑波拿巴),侵略埃及时。他命令法国军队,用大炮把狮身人面像的鼻子轰掉了。”

    喇嘛王:“那个拿破仑,真可恶!”

    偌尔曼:“大王先别这么说。”

    喇嘛王:“为什么?难道我说错了吗?”

    偌尔曼:“若真是那样的,大王没错。不过,据考证,这一传说不可靠。”

    喇嘛王:“那你说些可靠的。”

    偌尔曼:“因为,早在拿破仑之前,就已经有关于狮身人面像,失掉鼻子的记载了。我也不敢轻易地往拿破仑身上栽。有人说,拿破仑攻入埃及后,对狮身人面像却是加以保护的。”

    喇嘛王:“这样一来,我就无话可说。”

    纪蒲泰:“据另一传说,500年前,埃及国王的马木留克兵(埃及中世纪的近卫兵),曾经把狮身人面像当作大炮轰射的‘靶子’,结果,它的鼻子被轰掉了。”

    偌尔曼:“此一传说也同样不可靠。”

    喇嘛王:“那么说,狮身人面像掉鼻子的事儿,你还知道?”

    偌尔曼:“大王可能不知道,因为埃及历代的国王,和臣民都对狮身人面像十分珍重,埃及的士兵怎敢用炮轰?其能把它当靶子?”

    喇嘛王:“你的意思是说,埃及的士兵是不敢妄自把它当作大炮轰射的‘靶子’。那你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偌尔曼:“那我只有再讲一些事,以解除您的疑虑。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游历埃及时,记下了传世的关于金字塔的最早见闻。相传,叱咤风云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埃及后,曾进入胡夫金字塔里独思冥想。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留下了千古名言:‘士兵们,以往四千年历史在它后面瞠目注视着你们。”他号召将士们去为他开拓帝业。但他也蒙受了不实之词,至今仍被指控为:’炮轰狮身人面像的鼻子’。”

    纪蒲泰:“既然这个问题提出的非议,世人尽知,所以,我要说一些事儿,供大家参考。长期以来,人们对埃及奇特的景观,和朴朔迷离的传奇抱有浓厚的兴趣。埃及是探险家神情的土地,是盗墓者神往的沃土。古埃及蕴藏的巨大宝藏,吸引着世人的眼球。这一切要从埃及学的兴起谈起。”

    喇嘛王:“那么,揭开埃及神秘面纱的到底是谁呢?”

    纪蒲泰:“世界上,埃及是很古老,因此,我要你们知道,近代埃及的考古学,是从1798年法国入侵埃及以后,开始建立的。”

    喇嘛王:“这本是一部法国侵略埃及的历史,可怎么又会是近代埃及考古学的建立?”

    纪蒲泰:“这我需要解释。拿破仑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的名字,在这里,我们只要谈起这个法国皇帝,会让我们对他的另一功绩——发现埃及刮目相看。”

    喇嘛王:“说说看?”

    偌尔曼:“他不仅是个狂热的对外扩张者,而且对所到之地的文明,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他并非一味地掳掠、破坏;而是极力搜求、考察。甚至把珍贵的文物运到他的法国老家,命人继续研究它。”

    喇嘛王:“那么说,是拿破仑发现了埃及?才让埃及这个古老的名字传遍世界各地?”

    纪蒲泰:“因为拿破仑的170多名随军学者,对埃及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做了广泛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出版了一本题为《埃及志》的图书版画集。”

    喇嘛王:“那本画集,一定很有趣?”

    偌尔曼:“是的。”

    喇嘛王:“那拿破仑为什们对埃及很感兴趣?”

    偌尔曼:“那我先讲一段与此有关的历史。”

    喇嘛众臣:“是历史故事,我们也很感兴趣?”

    偌尔曼:“二千年前,一批罗马人来到埃及。他们在游览古老庙宇和宫殿时,忽然发现,在许多墙壁上和无数芦苇制的纸板上,有着不少奇怪的图画。”

    喇嘛近臣:“那上面画的都是些啥?你讲明白,也好让我记录呀。”

    偌尔曼:“因为这些人都是糊涂蛋,看了也是白看。这些图画似乎都与埃及的历史有关,但罗马人对这些东西,并不发生兴趣。当然也不去追究它的起源了。”

    喇嘛王:“那你可否讲一下它的起源?”

    偌尔曼:“埃及自从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后,完全失去了自主权,变成了波斯帝国的一个省。”

    喇嘛众臣:“这段历史,我们更不懂?”

    偌尔曼:“自从波斯人占领埃及时开始,就使用波斯文字来记载历史。而记载古埃及历史的图画,自从懂得制造这些图画技术的最后一位僧侣去世后,变成了无人知晓能够解释的谜。”

    喇嘛王:“那说明是波斯人断了古埃及的历史?”

    偌尔曼:“在后的18世纪,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发展,恰恰是这个时代,让人们对往昔产生了无比的怀旧之情。”

    喇嘛王:“他们都干了哪些事情?”

    偌尔曼:“在人文科学方面兴起了考古、古文字研究的热潮。”

    喇嘛首相:“这个我们更想知道?”

    纪蒲泰:“当时世界上有意大利庞贝城的发现、两河流域文明的解读,拨开了人们追昔抚旧的薄雾。”

    喇嘛王:“拨开迷雾,才能是掩封的历史从见天日。充满神奇诱惑的时代,必定让人们的诱惑之心为之神往?”

    偌尔曼:“于是,那个时代的学者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便利,用科学的手段走向探索神秘的道路。所以,拿破仑对东方文明憧憬已久。1799年,拿破仑带领远征军,到了非洲东部。他没有渡过尼罗河,便打了个败仗。伴随着征服埃及的强烈欲望,是他创造历史的梦想。因此,他不失时机地组建了‘科学艺术考察团’。”

    喇嘛王:“那就是说,这是时代的结果”

    偌尔曼:“但很意外,拿破仑的这次远征,竟将埃及这些奇妙的图画之谜,揭开了。”

    纪蒲泰:“也可以这么说。与此相比,1799年,中国历史上正值清王朝嘉庆皇帝在位的时候,拿破仑带领大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埃及。当他看到埃及开阔土地上的雄伟建筑那一刻,大声向士兵喊道:‘士兵们,远处耸立了四千年的大金字塔,正注视着你们啊!’。这激昂的情绪感染了士兵,他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迷恋。尤其是‘科学艺术考察团’的学者们,对着眼花缭乱的宝藏心潮澎湃,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偌尔曼:“有一天,一个青年军官,在尼罗河的罗塞达镇放哨。时间一久,他觉得厌烦了,便去参观尼罗河三角洲的遗址。那时,拿破仑的士兵在罗赛塔附近修筑要塞,当推倒一堵墙后,奇迹发生了,士兵们发出阵阵惊呼,一块黒色磨光玄武岩出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著名的罗塞石碑,它也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

    喇嘛王:“那石碑什么样子?”

    偌尔曼:“石碑约115公分长,73公分宽,28公分厚;这块黒色的玄武岩上,象其它许多埃及古迹一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