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施诡计四侯相争 怒火燃鏖战游魂 (第2/2页)
军一生,乃是从姜桓楚手下的一兵做起,受到东侯赏识,才有了今时今日之地位,要他转过头来攻打恩主,思来想去实在做不出来。左右为难之下,****东想不出办法解决,叹一口气,逐挂印而去。 姜文焕行军迅速,来到游魂关前,见里面乱哄哄一片,即时趁乱取了游魂关。三日之后,商纣大军才缓缓而来。 却说三位诸侯次日升帐,西伯侯姬昌隐隐为众人之首,先令大将辛甲带着召公奭、吕公望讨敌,请南伯侯左前锋张顺压阵。辛甲等人得令,各领本部人马出营,排成阵势讨战。姜文焕勇贯三军,海内闻名,当然不惧,出关迎敌。 一言无用的言语过后,姜文焕先对上了辛甲,两马盘旋,双刀并举,一场大战。怎见得:二将坐鞍鞒,征云透九霄:这一个急取壶中箭;那一个忙拔紫金标。这将刀欲诛军将;那将刀直取英豪。这一个平生胆壮安天下;那一个气概轩昂压俊髦。辛甲虽是西岐名将,但却远不如姜文焕厉害,未及五十余回合,渐渐不敌,召公奭、吕公望对望一眼,纵马杀出,三将同战文焕。姜文焕力敌三将,前冲后击,游刃有余,三将施出了周身力气,还是不敌,好不容易逃得一条性命。双方恶战一场,三侯联军大败而回。 姬昌闻报姜文焕如此骁勇,叹口气道:“东侯有子如此,只怕这番东征,图劳无功了。”崇侯虎却是大骂游魂关守将****东,说他胆小如鼠,未战而逃,才让大军阻于险关之下,难得寸进。鄂崇禹摇头不语,心中却是不耻其为人,两军交战,兵贵神速,原本应该起兵急行,可就是这崇侯虎贪图一时之舒服,集不起人马,让联军的行军缓慢,落了后手。
事以至此,只有强行打通游魂关,否则便要渡海而行,大军此次征伐,却是没有备得水军器械,况步兵乘船,天生会有一种恐惧感,不到万不得以不会如此行事。 急切间攻不过游魂关,几日过后,姜桓楚领着大军赶来,三位诸侯只好面对这巍峨耸立的险关了。 人马既到,桓楚传令大队人马出城,与姬昌等人决一雌雄!次早旭日东升,大砲三声,开城门,东鲁兵马杀了出来,东侯指名要姬昌等出来答话。西伯侯也欲明了姜侯之意,当下乘骑出辕门,四贤保驾,来到阵前。 姜桓楚立马阵前,见姬昌问曰:“贤侯一向居于西方,何故犯我疆界。” 姬昌曰:“犯王命讨伐,奈何!东侯若是忠心为国,当下马随我西去,到得朝歌,我姬昌立誓:必为兄长讲情。” 桓楚叹曰:“今陛下听谗宠色,不念元配,将我女痛加惨刑,更是诛子灭伦,自绝宗嗣。信妖妃,阴谋忌妒;听佞臣,砲烙忠良。桓楚今日随你们前去,只怕逃不过砲烙分尸之灾。死倒是小事,但我姜氏一门忠烈,怎能受如此之辱。” 姬昌暗思片刻,觉得自己确实没有把握说服纣王,禁不住道:“事到如今,东侯有何的打算?” 桓楚道:“我并无谋反之心,只求大王能彻查皇后之事,若真是我女谋逆,灭我姜氏满门,我绝无怨言!若天幸皇后能沉冤得雪,桓楚当自搏双手,前往朝歌请罪。” 姬昌默然,举手一礼,回转阵中,不一会儿,但见兵马缓缓退入大宫,东侯兵马,也不追赶,径自回转。 次日,联军之中,却是崇应虎一马当前,前来讨战,姬昌与鄂崇禹领兵压镇。应虎手下大将黄元济、陈继贞、梅德、金成先是耀武扬威,气冲斗牛,正是:三军呐喊,幡立五方。刀如秋水迸寒光,枪似麻林初出土。开山斧如同秋月,画杆戟豹尾飘飖。鞭锏抓槌分左右,长刀短剑砌龙鳞。可惜手底下的功夫却是不济,被姜文焕杀得大败,败退之时,又遭东侯领着荣锁真等八位大将一阵冲杀,伤亡惨重,本部兵马,折去一半有余。只杀的惨惨征云,纷纷愁雾,喊声不绝,鼓角齐鸣。幸得姬昌与鄂崇禹相助,崇应虎才逃过一条性命,狼狈逃回大营。 话说应虎兵败,三侯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况姬昌与鄂崇禹心中同情东侯遭遇,不愿以死相拼,便有了退兵之意,崇应虎大败,兵马损失过重也没有了再战之力,当下也没有意义,三位诸侯商量之下,决定报请纣王,回转朝歌,再做打算。可惜可叹,三侯却未想到,此番纣王要对付的目标却不仅仅是姜桓楚一人,身在局中,不知杀身之祸已到眼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