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一人挑东南 (第1/2页)
刘摩与辜鸿铭步入书屋还未坐定,侍卫匆匆来报:宣传部长王韬前来拜见,说是荐才而来。 辜鸿铭得意地笑道:“看来这次兰瀛先生可是慢了我半拍!” 辜鸿铭与王韬是刘摩手下两大文胆,文人好名,二人私下底也有争斗,当然,那只是笔杆子之间的趣事罢了。 王韬急匆匆闯进刘摩的书房,手中亦是拿着一份报纸,人未到声先至:“大帅——大帅——奇才啊——” 刘摩与辜鸿铭哄然而笑,急忙迎上前去,王韬踏进房门,见辜鸿铭在侧,懵了一下,忽又笑道:“看来这次汤生老弟快我一步!” 辜鸿铭得意地大笑,刘摩见手下两位文胆先后推荐此人,想来必有大才,吩咐侍卫上茶,坐到椅子上细细阅读起来。 写这篇文章之人名曰谭壮飞,想来也是一名忠实的《射雕英雄传》读者,文章开篇即言:“郭靖之长在于‘仁’,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郭靖之仁,孝师长,不欺瞒,不妄杀,而黄蓉之怪,在于明大义,讲是非,爱抱不平也。姑且不论仁与怪,某观《郭靖只娶了黄蓉》一文,心底甚为郭靖不平也,按作者所言,莫非仁者无敌之郭靖只能娶到黄蓉?或是黄蓉委屈下嫁?呜呼!吾辈读之甚为愤慨,故为郭大侠明辨一二……” 读到这里刘摩轻声低笑,看来这个谭壮飞亦是个小愤青,当读到下面的文章时,刘摩有些头疼,这个谭壮飞不单单是愤青那么简单,而是博学多才,将《易经》、《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大学》,乃至《华严经》、基督教圣典《新约》全都给搬了出来为郭大侠辩护。 “……《易》首言元,即继言亨。元,仁也;亨,通也。苟仁,自无不通。亦惟通,而仁之量乃可完。以郭靖之为人武功,乃属天地贯通、仁者无敌之第一人也,以此成就,莫说黄蓉也,成吉思汗之千金亦是对其青睐有加……” “……某修习《大学》,深思《大学》所谓致知而知至也、所谓正心而心正也、所谓修身而身修也,纵观《射雕》全书,未观郭靖通读何等圣典,却自悟仁之最高境界,何故也?本性驱使之!人之初、性本善,我汉民族之善,广义、宽容、博大,却被误解为软弱、无能、可欺,呜呼!吾辈当善内恶外,非一视同仁也,美利坚、英吉利莫不如此……” 刘摩看到这一段,连声赞好,“善内恶外,这句话说的好!”当即继续看下去。 “……小子窃以为,郭靖之巅峰,并非华山论剑,而是苦守襄阳,此等精神,乃是以一己之力宣教中华不屈之精神,与殉教之基督有何区别?可叹,俄报有云:‘华人苦到尽头处者,不下数兆,我当灭其朝而救其民。’凡欧、美诸国,无不为是言,皆将藉仗义之美名,阴以渔猎其资产。华人不自为之,其祸可胜言哉?吾辈急盼郭靖再生,中华不屈之精神再生!” “好!”读到这里,刘摩再也按耐不住,猛地拍桌叫好,“真没想到,这个谭壮飞竟然将郭靖研究到这种地步,此人博古通今,一笔抵上十万雄兵啊!” 辜鸿铭笑道:“大帅此言甚是,某初读时也是一时兴起,不料读下去却是欲罢不能,反复读之更是爱之心切啊!” 王韬亦是欣喜异常道:“此人之才,惊艳绝伦,但我观此人尚未出全力,似有些保留。” 刘摩放下报纸问道:“王先生,可知此人身在何处?” 王韬主管宣传部,东南各地的报纸杂志统在下属,求贤若渴的刘摩自是先问王韬。不料王韬苦笑道:“在下前来正是向大帅求助。” “向我求助?” “对,这篇文章发自琼州邮局,待我打电话询问时,按地址根本找不到谭壮飞此人,在下一直在想,此人一定是刚从海外归来,还未对军政府认可,这篇文章应该是他的探路石。” 辜鸿铭点点头道:“兰瀛先生说的在理,大才之人多傲世,估计清楚此人有些周折。” 刘摩略作沉思道:“那我让琼州情报部暗暗查访一番。” 王韬正待反驳,怕刘摩将谭壮飞吓跑了,作为传统文人的他,对刘摩的“情报部”深恶痛绝,一直认为是锦衣卫一般的差事。 辜鸿铭笑道:“大帅何必大费周折,既然谭壮飞以文探路,咱们就以文做饵,我不信此人不会浮出水面。” 看来还是辜鸿铭的“鬼点子”多一些,王韬连连赞同,三人合计一阵这才散去。 原本刘摩写出《射雕英雄传》是为了激发东南的民族情绪,万万没有想到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竟发展成了新旧思想文化的碰撞点,而这个点,却又是从刚刚毕业的胡玉开始。 因为胡玉拒绝了施家的提亲,差点让父亲禁足,大伯胡旭德亲自到施家赔礼道歉,还好施家二老未作刁难,但胡家“野丫头”的名声已经在广州城内悄然走转。 但胡玉还是胡玉,仍去报社上班,仍旧每天该撰稿便撰稿,该采访则采访,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没有丝毫的情绪表现出来。 十月十六日一大早,《广州日报》社的记者都提前一天得到通知,必须穿戴整齐、清理环境,宣传部长和大帅秘书长要来视察工作。东南政府的两大文胆同时视察工作的情形非常少见,而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