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人挑东南 (第2/2页)
小记也多对两人之间的矛盾津津乐道,当得到这个通知时,所有人都有些纳闷,难道是有大事发生。 这段时间宣传部门涉及到报纸这一块的大事只有一件:扩大改版。刘摩一直想发行一份东南通行的报纸,但交通、人员、信息采集和同步排版都是很大问题,这事情也就一直挂在东南军政府的“三百件急办”指标中。 王涛和辜鸿铭同时来到报社,没有过多的指导工作,也没有去一一走基层慰问,直奔社长办公室,指名要见胡玉。这一老一少要将胡玉再次推到前台去和谭壮飞打擂台,当然,文章由二人执笔,挂上胡玉的名即可。若是两位文胆亲自挂名,一来显得掉价,二来怕东南文人跟风不受控制,三来则是解铃仍需系铃人。 刚强天真的胡玉断然反对,认为这是“文贼”之事,不料辜鸿铭嘿嘿坏笑道:“辜某听说近日大帅要从《广州日报》社抽调数名记者前往军营跟踪采访,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啊,吃住都在军营里,特战团那边也要派两人,不知道胡小姐有没有兴趣前往啊?” 娇小的胡玉顿时面色如桃,低下头有些不知所措,自己与陈博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她也听出了辜鸿铭的另外一个意思:刘摩乐于看到自己和陈博走到一起。既然能和陈博近距离接触,哪还管什么“文贼”不“文贼”的? 次日,《广州日报》登发署名胡玉的文章:《驳谭壮飞之郭靖论》,挑明了要和谭壮飞打擂台。王韬初次以宣传部长的名义下令琼州、广州两地同期排版、同时发售,只盼着这个谭壮飞早早回复,更是派人守在琼州邮局,从分拣下来的信件中查看寄往报社的信件,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驳谭壮飞之郭靖论》由辜鸿铭执笔,言辞更加犀利。辜鸿铭从“人之初、性本善”入手反驳,认为人性本恶,郭靖能保持本性已属难得,但郭靖毕竟是虚幻人物,不可以其为至上标杆衡量世人。
王韬与辜鸿铭盼星星盼月亮,干巴巴等了四天才得到消息,琼州邮局收到谭壮飞的投稿信,却是从东方港邮局转发而来,王韬当即安排再次两地同时刊发。 谭壮飞的标题显得有些辞不达意,似乎没有将胡玉放在眼里:《郭靖的仁与名》。而文章中,谭壮飞更是剑走偏锋,不论他事,单论马钰教授内功一事。 “……马钰为何教授郭靖内功?书中所言,作为掌门的马钰害怕丘处机与江南诸侠两败俱伤。小子窃以为,此言有误。马钰之所以传授,恐丘处机盖过其风头罢了,再者,江南诸侠称为‘怪’,行事偏颇,必然不受中原英雄待见,郭靖愚笨,不受人爱,缘何马钰对其青睐有加?究其根本,唯‘名’字作祟!” “小子所幸之事,郭靖自始至终都为将名利放于心间,某深感敬佩。然胡大记者文章挑明本人,小子何德何能……” 辜鸿铭与王韬看到这篇文章时哈哈大笑,辜鸿铭笑骂道:“这小子是拐了弯骂我没有看懂《射雕》啊!若是知道是我写了《射雕》的后半部,岂不掉下大牙!” 王韬急不可耐地道:“汤生老弟,这次该我出手了吧!” 辜鸿铭未与之争执,心下底却是跃跃欲试,当王韬执笔胡玉署名的文章《再驳谭壮飞:功名但要马上去》一文发表出来时,一名笔名为胡玉哥的文章也跟着同刊发出:《论射雕之内外》。 王韬的文章反驳理由是:大丈夫行走天地间,不可唯“仁”,还要以功名为重,为国为民创不世之功方是大丈夫终身之目标。而“胡玉哥”则另走蹊径,以《射雕》中五大高手为例讲解郭靖的成长,并用来比喻当今世界,最终恰如其分地形容此刻中华正是处于懵懂之间、初入江湖的郭靖,中国可有郭靖的“大仁”,但不可有郭靖的“愚仁”。 显然,“胡玉哥”的文章更上了一个档次,王韬郁闷地看着报纸上的文章,不用问,这定然是辜鸿铭的手笔,私下底只得愤恨地骂辜鸿铭是“小人”。因为二人事先约好,每人对一期,直至谭壮飞出现为止。 而“谭壮飞”亦是来者不拒,在第三篇文章中同时回复两篇文章,慢慢地一些新派学者也加入其中,连教育部长容闳都忍不住想要写上几笔,奈何三人文章各有千秋,均是上佳之作,只怕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被人笑掉大牙,只得在读者往来中写上几句寄语,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广州日报》社没想到一个半月过去关于评论《射雕英雄传》的文章越来越多,连一些洋人中所谓的“汉学专家”也加入其中辩论,索性单独开辟一版为辩论双方提供便利,这下彻底变得热闹起来。 不知是何缘故,琼州、广州热衷于《射雕》的文人——特别是宣传部的几支秃笔全部一边倒地支持胡玉,群起围攻“谭壮飞”。 “谭壮飞”丝毫不做退让,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隔三差五便寄到报社中,或炳炳烺烺,或起伏跌宕,篇篇珠玑,字字波澜,被王韬誉为笔力独扛,“一人挑东南”。辜鸿铭更是私下底将谭壮飞的文章收集成册,越读越爱。 大半个月的时间,情报部门将“谭壮飞”的情况调查清楚,当报告递到刘摩面前时,刘摩大吃一惊:“竟然是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